高二语文《儒道互补》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ID:58371236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30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导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导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导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儒道互补》导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儒道互补》导学案新人教版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

2、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就知道了丑;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知道了不善。

3、所以,有无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有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生长,不为其始源。圣人生养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虽然推动了万物,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才不会失去。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统一的法则。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间世上,一切概念与价值都是人为所设定的,其间充满了主观的执著与专断的判断,因此引起无休止的言辩纷争。有道

4、的人却不恣意行事,不拨弄造作,超越主观的执著与专断的判断,以“无为”处事,以“不言”行教。“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强作妄为。“圣人”并非不作为,“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然而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解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占有欲,因而老子极力阐扬“功成而弗居”的精神。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5、,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译文: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抛弃了巧和利,盗贼才能消灭。以上三条作为文治法度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从属:表现单纯、持守朴素,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人为”即“伪”。“伪”是由智巧谋虑所引发,所以要恢复自然无为的生活状态,就要“绝智弃辩”“绝巧弃利”,这样才能恢复人的纯朴本性。他认为“智慧”成了弄虚作假、博取功名的手段,“仁义”成了扰民的借口,“利欲”让统治者积聚财物,引来盗贼。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需要刻意讲仁义,素和朴都是不掺杂人为因素

6、的自然本性,每个人见素抱朴,每个人都防止智谋巧虑,摆脱贪欲,顺应自然,就能恬然安适。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译文: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能战胜强,柔能胜刚,(这道理)天下无人不知,(但却)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者说:要能承受国家遭受的耻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要能承担国家的祸难,才配做天下人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像是反话。本章以水为例,说明

7、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江海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由于它善于处在河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老子并非要求君主真的居于下位,而是要让百姓觉得君主谦卑,如此才能使国家安宁而永保君位。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8、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国土小,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