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心理分析.ppt

公众心理分析.ppt

ID:58401542

大小:827.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9-07

公众心理分析.ppt_第1页
公众心理分析.ppt_第2页
公众心理分析.ppt_第3页
公众心理分析.ppt_第4页
公众心理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众心理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第一节知觉与公众行为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由于知觉带有主观随意性,人们对客观事实的知觉经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形或歪曲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知觉的选择性,二是知觉的偏见。二、知觉的选择性知觉选择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为清晰地反映对象,从许多事物中自觉的(主动地)或不自觉(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知觉的选择性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所制约。二、知觉的选择性<1>客观因素,客观事物本身易在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较强的兴奋过程或易于使大脑把感

2、觉中枢相关的兴奋点组合成整体性的兴奋过程。主要包括:(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在周围环境中刺激作用强烈的突出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二、知觉的选择性(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征,如果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就越容易把对象从背景中分出。二、知觉的选择性(3)对象的组合在一定条件下把若干事物组合成一个整体,作为知觉的对象,具体包括:空间接近的对象、性质和形状相似、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时、空间或时间上连续排列等容易作为一个整体被感知。<2>主观因素,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表现为主体主动地感知对象。四

3、大气质类型气质类型表现特征胆汁质(不可压制型)情绪激昂,易冲动,态度直率,脾气暴躁,精力旺盛,情绪外露性明显,速度快,但不灵活。多血质(活泼型)情绪易兴奋,热情,快而灵活,善于交际,容易动感情,外部表露明显,感情丰富,注意力易转移。粘液质(安静型)情绪不易兴奋,安静,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对人感情真挚,内向性明显,对事物不敏感,反应比较缓慢。抑郁质(弱型)处事谨慎,能深思熟虑,比较细腻,内向性明显,优柔寡断,易神经过敏,行动呆板。三、知觉的偏见知觉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

4、的强烈影响,事物最先留下的印象往往具有强烈作用,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产生知觉偏见的原因有哪些?<2>近因效应,即最近或印象的强烈影响。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近因效应障碍:心理学认为,人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印象清晰,对远期发生的事情则印象模糊。产生知觉偏见的原因有哪些?<3>晕轮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觉,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产生知觉偏见的原因有哪些?<4>定型作用,也称“刻板印象”,

5、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自己以往形成的固有经验和固定的看法去判断评价某类人或事物的特征,并对该类事物中的个体加以类推。如,商人是惟利是图的等。一、需要理论的要点需要是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需要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一、需要理论的要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2.需要是有层次的;3.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马斯洛

6、(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二、需要的五个层次(一)生理的需要是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需要层次的基础。(二)安全的需要(三)社交的需要(四)自尊的需要希望自己在同事之间有一定的声誉和威望,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发挥一定的影响力。二、需要的五个层次(五)自我实现的需要<1>胜任感是指希望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工作带有挑战性,负有更多的责任,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中也能得到成长。<2>成就感,表现为进行创造性的获得并取得成功。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1.在同一时间、地点

7、、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2.当一种需要满足以后,它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其他需要就开始发生作用。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一、态度及其结构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二、态度的特性1.态度的社会性,是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2.态度的针对性,是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即“态度对象”。3.态度的协调性,情感是态度的核心因素,与意图的协调性是完全的相适应的;认知与情感的协调性是不完全的一致的,即通常所说的“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4.态度的稳定性,是客观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