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广角--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广角--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docx

ID:58417366

大小:14.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广角--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广角--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数学广角--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二)。(教材第107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教具学具不同长度的彩纸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答。提问:已知全长和株距,怎样求株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株数=全长÷株距+1那么已知株距和株数,怎样求全长呢?答后板

2、书:全长=株距×(株数-1)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植树问题。二教学实施1.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1)读题,理解题意。(2)投影出示教材图,帮助理解。(3)分组看图讨论。(4)尝试列式计算。(5)集体交流。教师板书:60÷3=20(段) 20-1=19(棵) 19×2=38(棵)(6)质疑。为什么减1?(因为两端都不种树,所以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为什么要乘2?(因为是在两馆间的路两旁植树,所以要乘2)(7)比较与例1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例1是两端都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例2是两端都不栽

3、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少1。(8)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讲述: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60米里面有多少个3米,就是多少个间隔。我们知道大象馆和猩猩馆在路两端,也就是说两端不栽树,所以间隔数就比植树的棵数多1。2.小游戏。这里有一张彩纸条,老师想把它等分成2份,需要用剪刀剪几次?(一次)请你们拿出彩纸条,分别把它们分成3段、4段、5段,看一看要剪几次。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总结: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少1。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两根栏杆之间每隔3米放一个障碍物,一共放了8个。这两根栏杆相距多少米?2.两栋楼之间每隔2米种

4、一棵树,共种了15棵。这两栋楼相距多少米?3.甲、乙两地相距4千米,每隔800米设一个站牌(甲、乙两地各设一个)。甲、乙两地一共设有多少个站牌?参考答案课堂作业新设计1.(8+1)×3=27(米) 2.(15+1)×2=32(米) 3.4千米=4000米 4000÷800+1=6(个)教材习题第107页做一做:1.2km=2000m (2000÷50+1)×2=82(盏) 2.35÷5=7(棵)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二)两端都是不种:株数=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60÷3=20(段) 20-1=19

5、(棵) 19×2=38(棵)课后反思1.本节课上得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3.如果在探究植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另外,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给出动物园里绿化队在大象馆和猩猩馆

6、之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在这条小路的两端都不栽树。解决这个问题时,教材首先给出一个学生的错误结果:“60÷3=20,每边有20个间隔,所以每边要栽21棵树。”但是学生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由于小路的两端是大象馆和猩猩馆,所以不用栽树了。小精灵这时提醒学生注意:“可是小路两端是……”由于学生前面有了探索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当两端都不栽树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利用发现的规律再来完成例题里的计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

7、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知识资料链接植树问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8、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