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手大赛》说课稿复习课程.doc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手大赛》说课稿复习课程.doc

ID:58432438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3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手大赛》说课稿复习课程.doc_第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手大赛》说课稿复习课程.doc_第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手大赛》说课稿复习课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手大赛》说课稿复习课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歌手大赛》(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最后一课,实质教学内容是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

2、用意识。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通过对“谁的总分高” 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究,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使这节课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进行简便计算。四、说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训练学生

3、温故知新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第一个程序:复习铺垫,情境引入。1、列竖式计算,再说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0.48+0.353.27-0.591.4-0.832、脱式计算:789-(364+205)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为后面学生自主迁移旧知,探索新知做好铺垫。)第二个程序:自主探究,构建模型1、出示了情境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②、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4、从学生的问题中板书: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3、提出问题之后,我并不要学生立刻解决,而是要求他们先估计,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然后才要求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先做完的和同桌交流讨论。4、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和过程。(板书学生不同的解法)方法一:(分步列式)8.65+0.40=9.05(分)9.43—9.05=0.38(分)方法二:(列综合算式)9.43—(8.65+0.40)=9.43—9.05=0.38(分)方法三:(列综合算式)9.43—8.65—0.40或9.43—0.40—8.655、强调第二、三种解决方法的运算顺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充分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

5、题的过程,同时通过学生间交流算法的意义,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6、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方法的运用与整数的一些运算定律的联系,强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个程序:综合实践,学以致用。1、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2题。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5题。(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

6、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第四个程序:拓展练习。你能又快又正确地计算出下面的题目吗?4.2+12.3+5.8+2.715-1.2-3.8(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和口算能力。第五个程序:评价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一、OSI参考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物理介质,比特流)、数据链路层(网卡、交换机)、网络层(IP协议)、传输层(TCP/UDP协议)、会话层(创建/建立/断开连接)、表示层(

7、翻译,编码,压缩,加密)、应用层(HTTP协议)简化为TCP/IP模型:网络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应用层(表示层,应用层)1.物理层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物理层中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信号会缩减,影响数据的传输。为了使传输的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中继器是可以放大传输信号,保持原数据的准确。比如,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是100m,而超过100m则信号会衰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