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

ID:58512565

大小:69.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2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估算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所谓估算,是指估算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经验及具体条件,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生活问题实际上不需要或者无法通过计算精确值来解决,如购物之前需要带多少钱,某单位在年初对财务进行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等,其实质都是在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算,从而做出合理的大概判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已经明确把估算教学作为新教材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就要重视估算的教学。现以

2、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的思考。一、建构初步估算概念:由点及面,把握本质虽然说估算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往往受到数学结果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思维中没有形成清晰的估算概念。比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后,大多学生建立了一定的长度观念,对自己的身高、指宽、一?、一步都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对于门的高度、篮球场的宽度等,还是习惯性地想要用工具去测量,而不是用已有的经验去进行估算。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还是要在“建立概念”“活学活用”上下工夫,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数学估算之间打开一个畅通的通道,

3、建立起估算的概念。那么,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建构初步的估算的概念呢?首先,积极创设估算情境,感受估算意义。如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后,可以对书后习题“658、708、567、194、433、342,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进行发挥,教师根据题目中蕴含的估算价值创设了“快速对对碰”的游戏,看哪一组学生可以快速找到结果是1000的数字宝宝。在求速度的前提下,学生明白逐个进行尝试计算肯定不是上策,于是纷纷对数字的大小、估值进行探索、比较,从而快速得出结论。教师再对“计算”和“估算”两种思考方法进行对比,告诉学生,其实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并不需

4、要计算精确的结果,通过观察数字特点,估计大约范围,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估算”。通过活动,理解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估算概念。其次,挖掘多种估算资源,体验估算过程。如学习了《厘米、米、分米、毫米》后,让学生通过比划、步测、目测等方法,估计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再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想法,从而真切体验估算的过程。在帮助低段学生建构估算概念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学重点是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关于“估算”的简单直觉即可,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初步”的含义,不能过于注重估算的定义而让学生去进行所谓理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不擅长从定义的角度去感知某个

5、数学概念。二、实施低段估算教学:激发需要,自主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段的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低年级估算教学中,应当有哪些具体的教学行为呢?笔者以为应当选择其中的重点进行有计划的实施:首先,激发估算需要,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经验,还不能真正认识到估算在生活和数学中的作用,因此估算意识比较淡薄。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素材,创造机会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如学习了《两、三位数的加减法》后,布置让学生和家长逛

6、超市的任务,家长在购物前,先跟孩子提出今天大概要买多少东西,估计要带多少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跟家长一起去超市。学生通过活动积累了相应的生活经验,教师再把这些素材拿到课堂上,提出“100元能买哪些商品”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自发地运用已有估算经验进行解答,从而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再如学习了《时、分、秒》后,教师先组织学生体验1小时、1分钟、1秒钟的实践活动,建立时间单位的正确表象,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来估测填写恰当的时间单位:刷一次牙大约用4);做一次广播操用了5);看一场电影用了2)等。在概念教学中相机渗透估算应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

7、估算意识,使学生形成估算的良好习惯。其次,促进自主估算,培养基本估算能力。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在估算的过程中实现的,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关键之一就在于教师要拓宽思路,把握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估算机会,促进学生自主估算解决问题。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出例题:“西瓜每箱48元,妈妈带了200元,买4箱够不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但通过估算教学的思路去实施,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还不会算48×4,故不急于进行计算,先组织分析问题,发现这个问题情境其实不要求算出48×4的精确,只要

8、比48×4的和200的大小即可,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估算,学生根据自己的自主估算并交流想法:如果每箱50元,4箱正好200元,而上每箱48元,不50元,所以4箱的一定不会超200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