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人教版新课标.docx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人教版新课标.docx

ID:58515938

大小:68.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21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流畅,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实施更加严谨和科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一定要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该能够较为准确地凸显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能够较为恰当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核心——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应注重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环节设置应始终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服务。抛开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谈课堂教

2、学环节的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核心就是始终以最优化的课堂环节设置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使课堂教学的环节处于最优化的、可控制的教学流程范围之内,让优化后的教育教学环节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常态。例如对苏教版小学第三册教材“识字八”,教师这样设计了教学环节:1.由图入境,学习儿歌;2.由文及字,学习形近字;3.学习生字;4.课后作业。这个教学环节设计简洁、新颖,同时充分体现了“识字”这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始终把“识字”同教育教学活动的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把“识字”教学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结合起来,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3、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应适当地向教学难点和重点倾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是否处理得好是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标志。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和教学的重点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也应着重向这方面倾斜。例如一位教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侧重于识字和文章的整体感知两个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教育教学的核心开展,课堂活动流程严谨、周密且详略得当。另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

4、注重相应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所以,单纯地突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够的,应适时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环节设置上对其余的环节做相应的兼顾。“红花还需绿叶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设置应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环节的设置趋于理性。三、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应考虑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有其较为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观察力受其大脑发育的阶段性限制,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应充分考虑这个客观因素,把课堂教学的环节能尽量适合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促使教

5、学环节的设置达到最优。例如:一位教师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008,北京》的教学环节设置如下:1.导入新课2.初读感知①播放课件中的朗读录音。②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要把课文中的生字的字音读准。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新词。③齐读、指名、开火车读词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纠正字音。④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再次进行正音。把课文读正确。⑤标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按自然段读流利。3.指导写字①先学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②教师示范。③学生轮流和生字交朋友。④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⑤认真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看。⑥指导学生描红、临帖。⑦学习一个独体字“申”,想办法记住它,注意中竖要

6、长。四、课堂作业1.把这五个生字注一个音,组一个词写一遍。2.抄写:广场成功跳跃人山人海在这个教学环节设置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状况,把朗读教学、识字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地融合了学生活动和教师讲解,符合学生参与意识较强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对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产生了较为有力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的环节设置是一项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思考的学科命题。它关乎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成败,它关乎于新课改理念的全面实施,它关乎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