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doc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doc

ID:58566587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20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doc_第1页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doc_第2页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doc_第3页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曹冲称象(部编版)《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借助关键句子排序,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等词语表达的意思。3、理解“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多种方法识记“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2、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随文识记“柱称曹”1、感知大象外形,了解作

2、者,随文识字“柱”(出示大象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课文中就有一句话写了大象的样子,你来读。(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柱”这个生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这有个生字“称”,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反复巩固认读“称”。2、介绍曹冲,板书课题,识记“称曹”故事的主人公曹冲是一个跟你们一般大的孩子(板书:曹冲),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他的爸爸曹操是当时一个很厉害的大官,非常有才能。一起读读这两个名字:曹冲、曹操,他们都姓——曹,生活中你还认识姓曹的人吗?学生交流,你看,我们

3、从生活中就能认识这个字的。【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初步感知大象的外形,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并识记生字“柱”。在题目中识记“称”,介绍曹冲、曹操,借机识记生字“曹”,巩固生活中识字的方法。】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两分钟时间。1、理解“议论”,随文识字“员议论”师:课文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这儿有两个问句,谁来挑战第一个?(出示: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生朗读。师:这有个词“官员”,官员就是指在古代当官的人。“员”你还在哪见过?生交流。师:老师这里也组了几个词,干脆利落地

4、读一读。生齐读:少先队员组员演员师:这还有个词“议论”,同学们快在小组里说说什么叫议论呀?生:就是讨论师:其实啊,像刚才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就叫“议论”。出示字卡,认读生字“议论”。师:挑战继续,谁来挑战第二句?(出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生朗读,师指导朗读,师范读。师:谁再来试试?生朗读。师:看,只要恰当停顿,就能读好长句子。男女生赛读,读好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文中两处长句子,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随文识字,扩词识记“员”,在情境中理解“议论”的意思并识记生

5、字。】三、品读课文,随文识字。1、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第一种称象办法(1)图片认识“秤”,选字填空区分“秤”和“称”师:第一种办法是?生: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师:奥,这是用秤称。(出示秤的图片)看!这就是秤,这根长长的木棍是什么?猜一猜。生:秤杆师:上面坠着沉沉的秤砣,这还有个盘子,它叫秤盘。把秤杆放平,就可以帮我们称出东西的重量,“秤”的右边是个——生:“平”字。师:这样的秤叫“杆秤”。生活中还有很多秤,猜猜看这是什么秤?(课件出示其他三种秤的图片和名称)师:(出示:秤称)这两个字在生活中会用吗?来,考考你学生选字填空练习:电子(秤)弹簧(秤)(称)水果(称)体重师总结:原来啊,

6、“秤”表示一种物品,“称”表示一个动作。【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一杆大秤”较陌生,借助杆秤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秤”,再在了解其他秤的过程中,反复识记生字“秤”。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区分“秤称”的用法。】(2)指导书写“秤”和“称”师:“秤”和“称”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发现了什么?生1;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生2:都有禾木旁。师:还有很关键的一点,看“平”字的第二道长横。生:要让它靠在横中线上。师: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生练写(提醒写字姿势)投影反馈,再改写。【设计意图:识记并区分完“秤称”后,接着进行这两个字的书写指导,学生掌握得会更扎实。引导学生从部件、

7、结构和关键笔画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书写会更美观。】(3)理解反问句的含义师:那用秤来称大象行吗?生:不行师:从哪看出来不行?师:文中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出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请你来读。它的意思就是?生:没有人有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师总结:原来这个问句告诉了我们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朗读,引导低年级学生体会反问句的意思,理解“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