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和谐共生.doc

读写一体和谐共生.doc

ID:58568049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0-19

读写一体和谐共生.doc_第1页
读写一体和谐共生.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读写一体和谐共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写一体和谐共生】  摘要:“读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了。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这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写作    “读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了。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这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师通过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应用,二者相得益彰,应当坚持读写结合,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可是阅读和写作思维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毕竟是一对“冤家”。从语文学习的角

2、度看,二者各自都要占用时间和精力,教学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招致两败俱伤。所以经常有人表示这样那样的担心:有人怕写作成了阅读的附庸,也有人怕阅读成了写作的奴隶,于是干脆“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各行其是,不相往来。即便是坚持落实读写结合的,也确实由于过分强调读写结合,带来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弊端。  怎样解决读写结合的矛盾?我想到了“和谐”和“科学发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阅读写作和读写结合,我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站在语文素养的高度看,阅读和写作从根本上说是一回事。阅读为摄入,写作则是输出,其心理过程是

3、互逆的。但二者从根本上说是一回事,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都是人们应具备的重要素养。在训练时,读与写都需要联系现实生活,都需要伴随思维,都需要运用语言和一些语文基本知识。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二者都是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站在语文素养的高度,能够更多地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从根本上增进读写结合的自觉性,促进读写结合,和谐发展。“天高任鸟飞”,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得大气一点,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由一点,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阅读与写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无法割裂。叶圣陶先

4、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和写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从读吸取养分,读是写的前提。写作需要通过阅读汲取思想认识方面的精华,提高思想认识,需要通过阅读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写作需要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第二手材料作为素材,并从阅读材料中受到感悟和启迪;写作需要借鉴经典文章的架构或组材方式,学习运用前人、别人成功的写作方法技巧。写的过程、词语的运

5、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阅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形成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是写作借以表情达意的依靠。  从另一方面看,写作又是检验阅读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是“读”的应用和深化。同时,围绕阅读进行的写作,无疑又会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阅读与写作,就能增进读写结合的自觉性。  落实阅读和写作的具体要求,把各自该办的事办好,读写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融合。在写作教学时,指导写作应以课文为例文,要根据当

6、次习作训练目标,选取与训练目标有直接联系的课文或其他成功的作文,从中梳理出可借鉴的立意、选材、结构及其他方法技巧,然后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还可以从相关阅读材料中找到可以利用的观点或事例,通过引用、提炼、加工、融合成为写作素材。在阅读教学时,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总结课文所属类型的阅读方法步骤,探求阅读的一般规律,发现课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技巧。学生阅读是否达到了要求,结合阅读材料出个题目,让学生写个片段,就可检验出高低。由于读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境界的读写

7、“结合”应当逐步变成“融合”:读好了,写相应会进步;写好了,读的技能自然会提高。  在新课改实施中,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读写结合。新课改带来了许多重大变化,比较突出的是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探究,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自觉认真读写的习惯,在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既享受成果,也享受过程。  新课改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语文教材的文选式形式仍未改变。既如此,阅读教学首先还是课文教学。我们要认识到,课文是例子

8、,但又不仅仅是例子,它还是“梨子”。课文具备文质兼美的特点,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又是时代文化的载体,阅读它必然要从中汲取营养。应当把课文交给学生自主品尝,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习借鉴,在朗读和品味的过程中,受到语言和文化的熏陶。课文还是点燃读者思想激情的“星星之火”,是引发思想灵感的“酵母”。因此读起来既会因人而异,又能常读常新。新课改条件下的读写结合,往往会打破阅读与写作的界限,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结合。阅读时要及时把读得的新认识、新发现、新体会记录下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