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

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

ID:58577901

大小:1.13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10-20

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一、《伤寒论》在中医的学术地位(一)非伤寒不属大家(二)非经方不治大病仲景方的方是经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经方是“医方之祖”。经方特点:“一剂知、二剂已”二、伤寒学的基本概念(一)六经:即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是六个生理层次,与相关的脏腑经络有一定关系。不是经络学上的经络概念。《内经》六经与《伤寒》六经不同。《内经》:“三阳经络

2、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六经不同学说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正邪相争说,以及现代医家的各种新观点等。陈修园:经络、气化学说。在注解太阳病提纲证时“在阳主人身最外一层,有经之为病,有气之为病。主乎外,则脉应而浮。何谓经?《内经》云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挟脊...何谓气?《内经》云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其有因风而始恶寒者,有不因风而自恶寒者,而不离恶寒。盖人身八万四千毛窍,太阳卫外之气也,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

3、若病太阳之经则背恶寒”方有执:六经之经,与经络之经不同。六经者,犹儒家六经之经,犹言部也,部犹今六部之部,手足之分上下,犹宰职之列左右。圣人之道,三纲五常,百行庶政,六经尽之矣;天下之大,事物之众,六部尽之矣;人身之有,百骸之多,六经尽之矣。(二)六经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经病反映六个病理层次的证候群。与相关的脏腑经络有一定关系。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

4、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三)六经传变六经传变体现了疾病时间和空间概念循经传:病变由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发展演变为循经传,反之称之为逆经传。越经传:不循此顺序而传者。表里传:表里相合两经的病证互相传变者。直中:疾病初起即见三阴病证者。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合病:二经病证同时出现者;兼证:六经病证基础上,又有它证表现者。变证:六经病证转

5、变为其它病证者。(四)六经治法广义伤寒“六经四法”体系:太阳当发;阳明当攻;少阳当和;三阴当温。百病伤寒学提出了六经各有独立病因病机证治的“六经六法”、“一经多法”体系(五)六经主药太阳主药:桂枝、麻黄、生姜、细辛、杏仁阳明主药:大黄、石膏、葛根、黄连、黄芩、黄柏、山栀、连翘、枳实、厚朴、芒硝、茵陈、麦冬、粳米、苦酒(陈醋)、少阳主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太阴主药:人参、黄芪、干姜、生姜、附子、半夏、炙甘草、白芍、大枣、饴糖(麦芽糖)少阴主药:附子、肉桂、桂枝、人参、干姜、细辛、阿胶、鸡子黄、熟地厥阴主药:乌梅、蜀椒

6、、吴茱萸、细辛、五味子(五)六经用药量现将东汉时期度量衡与当今度量衡拆算如下(杜雨茂观点):一铢(6铢为1分)约0.58克;一两(24铢为1两)约13.92克;一斤(16两为1斤)约222.72克;一合(10勺为1合)约19.81毫升;一升(10合为1升)约198.10毫升;一斗(10升为1斗)约1981毫升;一钱匕普通药粉约2.10克,金属药粉约4.12克;一方寸匕普通药粉3.13克,金属药粉6.20克。以博棋子大计算:大黄2克,厚朴1克;以鸡子大计算:石膏约100克;以个数计算:附子中等每枚约20克,杏仁70个约22克,大

7、枣12枚约30克;以升计算:半夏半升约40克,五味子半升约37克,吴茱萸一升约70克;以长度计算:厚朴一尺重约20克。经方药量有关问题1煎服法方面注重“序贯给药模式”达到“最佳量效”。大剂量一次煎后分服,如桂枝汤,用原方剂量(桂枝42克、芍药42克、炙甘草28克、生姜42克、大枣12枚),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服一升,啜热粥一升,温覆。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服二三剂。先煎、后下、复煎要求严格。麻黄汤:麻黄先煎大承气汤:大黄后下

8、,芒硝再后下小柴胡汤:去渣复煎附子泻心汤:附子煎煮,大黄芩连以麻沸汤(开水)渍之2药物品质方面。药物的品质不同,临床疗效相差甚远,中药产地、种植、采集、炮制等环节与中药品质关系十分密切。如附子、人参、熟地、黄连、桂枝、肉桂等药物,如达不到品质要求,即使我们按仲景药物用量比例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