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读后感.pdf

李娃传读后感.pdf

ID:58586767

大小:99.2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0-18

李娃传读后感.pdf_第1页
李娃传读后感.pdf_第2页
李娃传读后感.pdf_第3页
李娃传读后感.pdf_第4页
李娃传读后感.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娃传读后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娃传》读后感唐宋传奇小说里我最喜《李娃传》,倒不是因为情节多么出彩,仅仅因为只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古代男子的真心,让李娃为小女子们抖回了精神。当然可能很多人也会觉得李娃处事难测,但就是这般“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致才使人物更加出尘。李娃的出场是通过荥阳公子的眼睛而描绘的。“阖一扉,有娃方赁一双鬟青衣立,妖娆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这几句话让我想起了清照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几句用在这里形容李娃,非常合适,这个女子虽“节行如是”,但掩不住骨子里的妩媚风流,若是生长在金庸笔下,怕又是个殷素素样的小妖女了。

2、惊鸿一瞥后,没人曾尝试过挽留。于是公子“洁其衣服,盛宾从而往”上门拜见,李娃再次出场,她整装易服而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仿佛见到陈圆圆的韦小宝,失措中究竟其实是惊艳。历来娼家女子身边都会陪着个作反衬的老鸨,任何小说中,她们的角色都是没眼力价儿和爱财如命,《李娃传》也不例外。老鸨见二人聊得投机,待到时候差不多便发话了:“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以退为进的套路,公子自然便提出留宿,老鸨先不作1声,待李娃答应留下,方道:“唯唯。”骗到财神爷还要摆出被占了便宜的嘴脸,似乎历来是生意经里的经典篇章。觥筹交错的夜宴便不必提了,老鸨借

3、机起身走后,二人的初识情节达到顺理成章的高潮阶段——相许。“生娃谈话方切,诙谐调笑,无所不至。”看到这句话,我脑中几乎立刻能浮现起了那风情万种却应对从容的女子的一颦一笑。这是个古龙善写的带点风尘味道的“坏”女人,分明就是《大旗英雄传》里的温黛黛。当然,她的烈性和无畏是后话了。“生曰:‘前偶过卿门,偶适在屏间,厥后心常勤念,虽寝与食,未尝或舍。’娃笑答曰:‘我心亦如之。’”聊聊几句,写出了公子的急切热忱和李娃的淡定。任你如何表白,听就听了,最后也只是浅浅一笑:“我也是一样的呀。”远近的距离掌握实在恰到好处。这种女子天生也只应生在娼家——若在寻常的千金之

4、户,绣帘重重、庭院深深,倒怕三从四德却要遮掩了她们的风致,折损了她们的从容。热情的少年人——比如阿飞,比如云铮,也比如这个公子,便都陷入她们淡定温和的眼波,再也无法自拔——于是公子进一步道:“今来,非直求居而已,愿偿平生之志。但未知命也若何?”这位公子并非等闲人家的浪荡少年,相反,却是“时望甚崇,家徒甚2殷”的世家之子;而他自己,却也是“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服”的翘楚;如此拉下身价,直截了当地跟一个娼家女子求婚,却也是痴心一片,天地同鉴了。而这时,话自然便不该由李娃来说:仙儿有个林铃铃,而李娃也有个鸨母。“言未终,姥至,询其故,具以告。姥

5、笑曰:‘男女之际,大欲存焉。情苟相得,虽父母之命,不能制也。女子固陋,曷足以荐君子之枕席?’生遂下阶,拜而谢之曰:‘愿以己为厮养。’姥遂目之为郎,饮酣而散。”这鸨母一看就是风月场上打滚过来的,生生把人家思慕之心理解成了男女之欲,真是庸俗。而那公子却不辩解,还拜而谢,愿称为“厮养”,这也难怪后来他爹那么生气了。身为情种,原来的身份高度最终要通通被人家掠夺干净——有情的人总是不对。一年后,自然而然地余财荡尽。“岁余,资才仆马荡然。迩来姥意渐殆,娃情弥笃。”人总要到穷困的时候才能看到世态炎凉。郭大路的名言是“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虽然公子外表怎么俏,但在这

6、里我却觉得李娃对公子还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再痴心,也不过是个几年的客人而已,筵席无不散,聪明淡定如李娃怎么会看不懂这些?于是鸨母的计划开始实行:先让李娃以求子的名义约公子去竹林寺拜祭,在庙中住了两夜后,李娃又3拉公子去看一个所谓的姨母。言谈正欢,突有人来报说鸨母得了急病,让李娃速回叫走了她。公子原想一起走,却被借口商量丧事挽留了下来,后来自己不放心追过去看,李家大门已经贴了封条,一问邻里,说租赁期到,母女俩搬走两天了。公子又奔回去问那姨母,却发现那也是人家租的房子演戏,亦是人去楼空。如今看来只是很俗的一场把戏——通篇主角都是李娃,只有这里是鸨母独占了风

7、骚,时间推算颇为精准,不去做导演实在可惜。从来都是痴心女子负心汉,到这里却颠倒了过来。可怜的公子“惶惑发狂,惘知所措”,“怨愤,绝食三日,遘疾甚笃,旬余愈甚⋯⋯后稍愈,杖而能起。”很符合林仙儿想象的自己背叛后阿飞的状况。堂堂一个世家公子沦落至此,不能不说令人惋惜了。而几个月后公子找到的工作则更让人扼腕:“每听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归则效之。生,聪敏者也。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看尽了伤心,只觉人生戏梦,未若哀歌优伶,婉转清歌之下令普天与我同悲——颇有几分黄药师听了黄蓉死讯时海上高歌的凄楚。而后他又甚而名扬凶肆,与另一家的

8、台柱对唱哀歌,终而以一曲《薤露》技压群士,歌感四方。“举声清越,响震林木,曲度未终,闻者嘘唏掩泣。”我看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