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pdf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pdf

ID:58594595

大小:30.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8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pdf_第1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pdf_第2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pdf_第3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北师大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准备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来源:Zxxk.Com](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4)搜集黄河的相关资料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4、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教材分析《黄河——中华民族的摇

2、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教学重点: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学习方法[来源学科网]1

3、、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收集黄河资料,认识“摇篮”。2、品读自悟,质疑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摇篮”。3、课外拓展,关注现状,培养环保意识,呵护“摇篮”教学过程一、紧扣中心,导入课题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婴儿卧具,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2、板书:——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来源学#科#网]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1、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齐读第4自然段。课

4、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5至9自然段】2、默读5至9自然段。补充下表80万70005000公元公元公元公元夏商春秋后来年前年前年前[来前21前16前11前周时战国源:Zxxk.Com]世纪世纪世纪770期时期年蓝田[来源学科网ZXXK]人活动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孕育华夏文明4、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请你读出来。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三、认识黄河,了解全貌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

5、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体会中心句的作用】谁能读出这种气势。【教师指导,重点注意相关数字】3、默读2、3自然段,划一划:按上中下游的顺序划分层次。思考:从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有关黄河的哪些内容?【相互补充:上游概况,中游:黄河得名、奇异景观、相关传说,下游:悬河、黄河三角洲】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又有什么感受?【壮丽、壮观、令人惊叹等均可】请你读出来。分组齐读1至3自然段。四、歌颂黄

6、河,感受伟大1、作者和我们一样,对黄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受黄河的奔腾不息的精神。】2、自古以来,黄河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不仅有结尾这句,还有很多,就如本文开头的【生齐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有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刘禹锡·唐《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3、现代也有许多气势恢宏的赞美黄河的歌曲,比如《黄河颂》,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曲子。【播放《黄河颂》】4、

7、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赞美黄河吧,齐读最后一段。五、课外拓展,关注现状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怎样呢。请看图片。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写一份倡议书。板书设计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华夏民族孕育华夏文明六、教学反思:《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我以“文本为主,资料为辅”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对文本的重构。以“摇篮”为切入口,直

8、接学习文章“养育中华民族,孕育华夏文明”部分,首先解决重难点。然后,学生带着对母亲河的亲切感认识它的全貌,学习“流域广阔”部分。最后,通过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文本重构之后,课堂显得流畅自然。二、注重文本对现实的意义。本文安排在“母亲河”单元,除了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还有其现实意义,即孩子应热爱母亲河,怎么爱?现在最紧迫的就是环境的保护。如果不让孩子了解黄河的现状,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陶醉中,这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在课外拓展中,我安排了“倡议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