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

ID:5862653

大小:3.84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7-12-14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_第1页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_第2页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_第3页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_第4页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肖越勇消融术(ablation)化学消融(chemoablation):影像导向下经皮穿刺向病灶注射消融剂使病灶灭活的方法,消融剂有多种,常用无水乙醇、冰醋酸、热盐水及各种细胞毒性药物。物理消融(Physicalablation):应用专门的设备在影像导向下介入病灶通过冷或热的作用使病灶坏死。常用的方法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及冷冻消融等。特点: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RF消融术的基本原理高频交变电流(200–1,200kHz)通过电极尖端进入组织,组织中的离子随着电流方向的变化而快速振动摩擦在电极的周围产生热量。因为肿瘤组织对热敏感,

2、在电极周围温度达43℃时肿瘤细胞即被损伤。温度升致70℃时,肿瘤组织则全部坏死。消融后组织被人体逐渐清除吸收。组织对热损伤的病理学反应射频设备基本方法术前准备:常规实验室检查;应用镇定药物、止血药物;准备各种急救药品。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常规CT扫描肿瘤所在的器官,明确肿瘤部位及与临近结构的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点,插入消融电极,根据肿瘤大小打开一定长度的多电极。实施消融,消融区扫描观察。收回电极,拔出电极的同时对穿刺针道进行电凝止血。术中观察及术后处理术中采用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全面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患者术中的反应。治疗中可有不同程度的胀痛,明显的热感、出汗,应

3、给予冰袋降温。心率降低时应肌注阿托品解除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下降。术后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多饮水,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维持水电平衡,增强体质保护脏器功能。肿瘤坏死导致的发热可给予降温治疗,密切观察血压防止术后出血。影响RF疗效的局部因素及对策影响因素:病灶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特别是纤维间隔的存在阻止温度的均匀传导病灶临近血流可以降低热效能针尖部(电极)周围的汽化和炭化阻止热的传导对策:通过改善组织的电传导率提高瘤体内整体温度提高组织内热存留提高肿瘤的热敏感性(降低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性)消融区病灶周围血流的影响病灶内部和临近丰富的血管可以将RF电极产生的热量带走-热流失效应,使

4、消融时温度难以提升。术前对病灶进行栓塞可以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国外报道术中实施血流阻断改善治疗效果但创伤大。阻断血流通过术前介入栓塞肿瘤血管,或开腹门脉血流阻断可以减少肿瘤周围血管引起的热流失效应改善温度传导术前或术中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可以增加温度的传导提高局部的消融范围(直径由3.1-7.1cm),尤其适用于瘤内存在纤维间隔者。化疗与RF结合增加消融范围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表阿霉素)24小时内射频消融术,CT显示病灶区1.8cm的坏死区,3周后随访CT检查,坏死区进一步扩大。消融范围与肿瘤残留RF消融的范围为了保证彻底的消灭存活的肿瘤细胞,RF消融的范围必须覆盖全部

5、肿瘤组织并保证肿瘤周围1cm范围的安全消融带。病灶完全消融的术后表现CT扫描显示病灶呈无强化的低密度区病灶区可以出现出血及坏死性组织缺失边缘可出现组织良性修复导致的强化区,需要与肿瘤的复发鉴别随访病灶进行性缩小癌标恢复正常胆囊癌肝转移的RF消融肝转移瘤消融术后病灶进行性缩小消融部位出血及坏死病灶边缘良性环状强化病灶边缘良性强化结节病灶不完全性消融的表现病灶周围肿瘤组织残留呈不规则低密度影结节样不规则强化残留病灶进行性增大消融低密度区逐渐变小肿瘤标志物异常直肠癌肝转移RF消融后局部复发肝转移瘤RF消融术后复发RF消融后其它部位转移并发症出血剧烈疼痛胆囊坏死结肠穿孔膈肌损伤胆管狭窄胆漏

6、动静脉漏HCCRF治疗后胆管狭窄并左外叶萎缩动静脉瘘胆管瘘肺癌的RF消融肺癌的RF消融肺癌RF治疗前后对比66岁周围型肺癌患者,肿瘤侵犯胸膜。CT导向下将射频针穿入病灶。射频针穿入病灶后打开在病灶内分布情况。肺癌RF治疗前后对比射频治疗后3个月复查,CT显示肿瘤凝固坏死、体积缩小、边缘与胸膜分离。半年后复查,肿瘤进一步缩小,瘤体部分缺失。目前随访病人健康。RF治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RF造成的肿瘤细胞坏死其崩解物质的吸收作为抗原进入血液,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它们能够对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起到抗肿瘤免疫作用;因为肿瘤细胞可抑制体机的免疫能力,肿

7、瘤消融后即可解除这种抑制,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RF治疗1月后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亦增高。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安全、简便的微创治疗方法,可适用于人体各部位的肿瘤及某些非肿瘤的治疗。严格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各种影像学导向方法相结合、术后密切观察处理病人、积极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可以达到与常规手术相媲美的治疗手段。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