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pdf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pdf

ID:58629344

大小:47.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17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pdf_第1页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pdf_第2页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课时数:7时间:2010.9授课教师:课题《奇妙的克隆》课型新授教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克隆知识及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学过程与方法:有机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标重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难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教学教师准备课件准备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调控设计意图一、导入聆听播放科学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世录像导入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让

2、学生本课结合生活实际自谈对这句话的认识⋯⋯现代科技的发展却使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那就是“克隆”,现在就让我们随同我国生物学专家谈家桢的脚步,走进《奇妙的克隆》去领悟克隆的“奇妙”。二、新授㈠整体感知⒈速读课文:(学生根据个人阅读喜好,或朗读、或默读、或略读、或精读、或跳读、速读课文或连读等),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熟悉课文⒉根据小标题,感知文意。(克隆的含义,指导朗读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方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⒊整体把握克隆的“奇妙”在何处?注:结合学案预习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即“什

3、么是克隆”,“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依据课本或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克隆的“奇妙”。教师适当引导生活中的实例,如扦插类植物:吊兰、月季、富贵竹、桂花、土豆、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还如俗语中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等。㈡研读探究为了把克隆的“奇妙”说明白了(说明文的艺术是把事物说明白的艺术——叶圣陶语),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说明的?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研读。(多媒体展示竞读内容)讨论分析第1页共3页第一小组探究内容: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第二小组探究内容:

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分组及作用说明顺序清晰条理地说明了克隆的“奇妙”?明确要求第三小组探究内容: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⒉教师在整个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过程中适当点拨引导。并针对各组表现情况加以点评⒊班内交流,展示各组探究成果,教师予以适当点评(以鼓励为主,有争议的问题班内研讨,师生共同明确)。小组发言㈢拓展延伸⒈克隆如此奇妙,有何妙用,又有何弊端?(学生结合文本提取筛选关键信息,为下一步的辩论做铺垫)思考分析拓展第2页共3页三、课堂小结

5、总结总结提升本节课我们随同谈家桢体验了克隆的“奇妙”,了解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掌握巩固了说明文体的“说明白了”艺术,也为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所感动,更为作者“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话语所震撼。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同样,克隆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应在向前飞奔的时候,抽空看看头上板书《奇妙的克隆》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设计反思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