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

ID:58659497

大小:1.75 MB

页数:143页

时间:2020-10-05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_第1页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_第2页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_第3页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_第4页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几个有关的概念二、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三、各型酸碱失衡的判断在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经常保持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即pH稳定在7.36~7.44(平均7.40)之间,此种稳定性即为酸碱平衡。如果体内酸与碱过多或不足,引起血液pH的改变,此状态即为酸碱失衡。(一)pH与[H+](二)pH、PaCO2和HCO3-之间的关系全面的理解酸碱生理、病理生理是正确地识别各型酸碱失衡的前提。下面就几个有关的主要概念加以论述。(一)pH与[H+]体液酸碱度可用pH或[H+]形式来表示。正常pH为7.36~7.44(平均7.40);[H+]为36~44nmol

2、/L(平均40nmol/L)。pH是[H+]的负对数,即pH=log1/[H+],两者间呈负相关。在pH7.1~7.5范围内,两者接近直线关系,即pH每变化0.01,等于[H+]往反方向变化1nmol/L。pH[H+]pH7.1~7.5实际上,pH与[H+]之间呈曲线关系,为了使两者之间换算更精确及适用于较大范围,有人提出在pH>7.40和pH<7.40时,pH每变化0.1所得的[H+]分别为换算因子0.8和1.25乘以原有[H+],即所谓“0.8/1.25”法。实际[H+](即通过公式计算而得)和上述两种估计方法所得[H+]的比较见表1。表1

3、从pH估计[H+]的方法具体实例介绍:例1pH7.46比7.40增加0.06,故[H+]应比40nmol/L下降6nmol/L,即[H+]为34nmol/L。例2pH7.31比7.40降低0.09,故[H+]应比40nmol/L增加9nmol/L,即[H+]为49nmol/L。例3pH7.30,用“0.8/1.25”法估计,[H+]=40×1.25=50nmol/L。例4pH7.50,用“0.8/1.25”法估计,[H+]=40×0.8=32nmol/L。(二)pH、PaCO2和HCO3-之间的关系人体体液中存在着一系列重要的缓冲系统,根据等氢

4、离子原则(isohydricpriciple),[H+]=K1H2CO3/HCO3-=K2H2PO4-/HPO42-……因此,只要通过测定任何一对缓冲系统有关数值,即可分析体液的酸碱变化。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人体中唯一能自己更新的缓冲对,且体内贮量丰富。[HCO3-]反映酸碱变化的代谢成分,H2CO3反映酸碱变化的呼吸成分,两者均较易测定,故临床上常以测定H2CO3/HCO3-比值作为衡量体液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HCO3-]和H2CO3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Henderson_Hasselbalch公式(简称H_H公式)来表示:pKa是H2C

5、O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在37℃环境中为6.1。即当PCO2为0.133kPa(1mmHg)时,血浆中溶解的CO2和H2CO3的浓度为0.03mmol/L。PCO2的正常值40mmHg。[HCO3-]主要由肾脏调节,动脉血浆中的浓度平均为24mmol/L。正常的血浆pH=6.1+log(24/1.2)=6.1+log20=6.1+1.3=7.4[H+]的负对数,pH=pK+log[HCO3-]/[H2CO3]…………(1)因为H2CO3浓度是和被溶解在体液内的CO2浓度成正比,因此公式(1)可写成:pH=pK+log[HCO3-]/α·PCO2

6、……(2)其中pK(H2CO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6.1α=0.03从公式2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2点:(1)pH值是随HCO3-和PCO2两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2)pH变化取决于HCO3-/PCO2的比值,并非单纯取决于HCO3-或PCO2任何一个变量的绝对值。pH=pK+log[HCO3-]/α·PCO2常数常数在人体内由于存在着肺、肾、缓冲系统等多种保护机制(defensemechanism),因此HCO3-和PCO2任何一变量的原发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继发(代偿)变化,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从而使pH亦趋于正常,

7、但决不能使pH恢复到原有的正常水平。其代偿规律为:(1)HCO3-和PCO2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的HCO3-升高必有代偿的PCO2升高;而原发的HCO3-下降,必有代偿的PCO2下降,反之也相同;(2)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根据上述代偿规律,可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原发失衡决定了pH是偏酸或偏碱;(2)HCO3-和PCO2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3)PCO2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有pH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的可能。牢记上述代偿规律和结论,对于正确判断酸碱失衡是最为重

8、要的。常见的酸碱失衡的各酸碱指标变化见表2表2常见酸碱失衡的各指标变化注:↑高于正常均值↓低于正常均值N正常均值评价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较多,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