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

ID:58685973

大小:58.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12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一、导入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学生解释何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正义就能获得多方面的帮助,反之就很难获得别人的帮助。道,道义,正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文中有哪些经典的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2、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二、学生读课文、正音: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三、梳理文意:本文中心内容是什么?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

3、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新会的不平等。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并且还举了自己赈灾救民的例子,而且“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针对这一点提出疑问。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梁惠王希望更多的百姓归顺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第二部分(2-4)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问:孟子是怎样设喻的呢?(第二段)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

4、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育星教育网----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文中为什么要打这个比喻呢?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比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的国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因为他喜欢打仗,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

5、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么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务使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样风趣的说明,其实两国的政策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自己国家民之多于邻国。同时也暗示出梁惠王搞以些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加多,必须要施行仁政。这样,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实质是一样的,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仁政”的主张。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结合课后习题2。第三部分(5-7)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第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

6、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比句,提出了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三个“不可胜···也”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紧接着,以这三组排比句为前提提出了新的结论:王道之始。这样也把使民加多的问题和王道紧密联系起来。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这一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三组排比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上文的三种

7、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接着一句,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  除了要合理发展生产,制民之产外,第六段还有孟子教化百姓的主张。梁惠王对人民施小恩小惠就以为做得很好,实际上与其他国君都一样。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