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与滚动反思.doc

滑动与滚动反思.doc

ID:58803646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27

滑动与滚动反思.doc_第1页
滑动与滚动反思.doc_第2页
滑动与滚动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滑动与滚动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冲突的时候——《滑动与滚动》教学感受开平小学张秀艳12月23日,由和我本区的四名名师培养对象一起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滑动与滚动》,这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紧接着运动与摩擦力,可以认为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又一因素的教学。摩擦力大小与滚动还是滑动这两种运动方式有很大关系,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学习本课是为研究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测量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

2、大小。选择测量小车轮子滑动时和滚动时的两种摩擦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这是因为,让小车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操作起来很容易。真正的汽车就是正常行驶时轮子滚动,急刹车时轮子在地上滑动。学生对小车“行驶”“刹车”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的差别一般估计不到,实验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专门把运动由滑动变成滚动的机械装置。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学生认识滚珠轴承的作用,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是一个好的办法。认识滚珠轴承将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在四

3、节课中,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四堂课都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猜想交流——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每个环节的处理上各自的处理和理解深度却有很大不同。本节课的设计以“体验”为主线,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思路是这样的:上课以运送一桶60斤的油漆入手,让学生体验滚动的作用,再用实验的方法体验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大小,最后用制作滚珠轴承再次体验滚动摩擦力的作用。上课开始采用从生活情境中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拖动一桶油漆和滚动一桶油漆的用力情况,联系学

4、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自然的发现滚动比滑动省力,相机追问其原因,联系前面学习的运动与摩擦力,学生立即作出猜测:可能是滑动比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在此处则引导学生明确滑动和滚动即物体在物体表面的两种运动方式,然后判断几种运动方式属于哪种,让概念更加明晰,然后抛出问题: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呢?(此处学生的回答很令我意外,反思其原因,这个班的学生我没有太好的了解学情,也导致了后边环节的兜圈子。)从而步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体验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这

5、个过程中我注重在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小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给出两个提示:实验中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实验中要改变什么条件,如何改变?此处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小组讨论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改变条件?这也正是我所预料和期望的问题,但是感觉本环节的时间用的有点长。(这个班的学生在平常的训练中这方面比较欠缺,而我大意失荆州的认为别人口中的好班应该不会错,结果完全不适合我的口味。因为教课前全班学生在阶梯教室上课,没有时间了解本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没有跟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6、和沟通,师生处于隔离状态,这就是学情分析不到位的后果。)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置之后,就进入了研讨交流阶段,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本环节中我抓住了小组内发现的难点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分析:如何改变小车的滑动与滚动方式?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用轮子滚动和反过来让其滑动的方法,这是对比实验中学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只意识到了变量,却忽视了保持不变的因素,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样做,两种运动方式是不同了,但是滚动和滑动的其他条件相同吗?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快想到了接触表面的光滑程度,载重量,但是

7、接触面积学生因为上节课没有接触到,所以此处又浪费了周折,在处理上也有点着急,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但是我觉得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清晰起来,他们通过分析研讨,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我相信如果每节课都这样按部就班的去做的话,学生的思维会得到继续的培养,也会有持续发展。但因为引导的过细,导致了时间的拖延,也耽误了后边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四节课全部拖堂,这让我们深思:当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矛盾的时候,我们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一节课的教学中,有效性环节和有效性的提问有多

8、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