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

ID:58813842

大小:1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25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_第1页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_第2页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_第3页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_第4页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结构”等内容。在本节的引言中,首先提出两个在渔业和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研究种群的必要性。关于种群的特征,教材中介绍的是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人口教育,还以小字形式介绍了“标志重捕法和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由于课时所限,教材主要讲述了种群的增长,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然后讲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

2、化的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新大纲中新增加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内容处理上力求通俗、多举实例、联系实际的做法,避开了有关微分方程等内容。以使这部分教材符合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则与本节引言相呼应,介绍了研究种群在渔业和害虫防治方面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B:识记)。(2)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B:识记)。(3)种群数量的变化(C:理解)。(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C:理解)。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态度情感(1)通过学习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使学生学会从生

3、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2)真正懂得人口过度增长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的意义。三、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种群的主要特征。(2)种群密度与种群各特征的关系。(3)种群数量变化。2.实施方案理解种群的特征,核心是种群的密度(数量),关键一条就是要注意分析各项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内在关系。四、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种群数量的变化2.突破策略从分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出发,引用典型的研究实例,并特别注意说明“J”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和“S”型曲线可能的制约因素

4、。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种群存在的客观性,以及生态学研究种群动态的必要性,例如我国的人口普查、伏季休渔制度的制定等。2.指导学生分析各项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内在关系:通过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理解上述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3.指导学生分析种群个体数量增长曲线(J型和S型),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曲线图表示的生物学含义。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生物不仅以个体为单位

5、面对环境,还会以各种群体为单位面对环境。种群和生物群落就是生物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的两大群体,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群落是各种群的有机统一体。展示主题种群和生物群落教学目标达成一、种群的概念和研究种群的意义质疑:生活在一个养鱼池中的生物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各种鱼类、还有多种微生物,每种生物的总和构成了什么?(要求学生答出“种群”)接着教师讲述:以养殖鱼种鲢鱼为例,它由鱼苗、小鱼和大鱼组成的鲢鱼个体种群,这是一个种群,它是鲢鱼存在的一种形式。其他各种生物在这个养鱼池空间内,也是由不同年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种群而存在。师生归纳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一

6、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提问:从1999年开始,我国在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要求学生答出,使鱼类得以生长、发育和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伏季休渔制度的出台,首先必须了解各种鱼的种群数量(种群内的个体数)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的特征有着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研究种群特征的必要性。二、种群的特征同一种群内的个体具有传粉、交配和繁殖的机会,也就是说种群是物种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它决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每个种群的个体相互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种

7、群具有个体不具备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1.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而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又是可变的,种群数量是变动的不固定的,例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秋末天气较冷时则种群密度降低。但是,这种变动是稳定的,呈现出种群数量波动的周期性变化。例如,栖息在冻原地带的北极鸟、北极狐和环颈旅鼠大约每隔4年大发生一次;雪兔和猞猁数量的最大值每隔9~10年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