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

ID:58835489

大小:3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24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_第1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_第2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_第3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_第4页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一、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类型:团块状:分布于平原地区,例如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条带状:沿河流或交通线等被迫延伸,例如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组团状:受地形和河流限制,例如重庆城市的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不同类型。2.城市功能分区(1)概念: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高度集聚。(2)特点:无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

2、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3)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种主要的功能区及特点住宅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区位特征: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_外缘_,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位于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商业区:①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区为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市场最优、交通最优),③内部特征:高楼林立,人口流量大,经济活动繁忙,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出现CBD.工业区:区为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租、环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如何处理好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关系?基本原则:(1)与工业区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2)污染源如排放废水的工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居民区在上游;排放废气的工厂的布置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盛行一种主导风时)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方向(季风区)(3)在居住区和工业区间建

4、卫生防护带有污染的工厂分类污染水源的工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污染空气的工厂:水泥厂、酿造厂、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炼油厂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三种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_________模式、_________模式、_________模式。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地租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有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地租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①地租最高峰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___________区。②在地租较高的地方形成___________区。③在地租较低、交通发达的远郊地区形成___________区。(2)社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成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4)行政因素补充: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中)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形(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平原、盆地、谷地河流:(供水、水运)沿河设

6、城河流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上海、广州社会经济条件:矿产:煤: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抚顺石油:阿伯丁、大庆、玉门铁:鞍山、包头、攀枝花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京广线:石家庄、郑州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政治:(古都、行政中心):西安、洛阳、杭州宗教:麦加、麦地那旅游◆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评价。以武汉为例,分析评价其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从地形、气候、河流等分析。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联系。②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③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丰富,为城市工

7、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并有大量人流与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2)人文因素:从资源、交通、政治、科技等因素分析。①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②交通发达,不仅有发达的内河航运,同时京广线与汉丹线穿过,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③近年来武汉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旅游业也日益发达,三峡工程的建设更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④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对应练习题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