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

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

ID:58873697

大小:484.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0-09-30

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1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2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4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教育学第七章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昆明市教师招考《教育学》辅导主讲:钟少卿第七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类型第三节课程设计第四节课程实施第五节课程评价第六节我国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第七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定义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的关系。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学习经验;3、课程即文化再生产;4、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对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由于两者词义上的模糊,中外专家的认识不同,也由于文化传统特别是教

2、育传统的影响,至今仍未有比较一致的见解。总的来说,有这样一些看法:1、大教学小课程;2、大课程小教学;3、课程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4、课程与教学二元独立模式(没有关系)5、课程教学二元相互联系模式。二、课程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者,培养在数学、科学、文化、历史、化学等学科方面拥有很多知识的学者,所以这类课程也被成为学术性课程或者知识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课程理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3、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主张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这种课程理论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不是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发展;②课程内容不是既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课程思想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在20世纪20—30年代经美国杜威(J.Dewey)的发展而形成。(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这种理论不关注学科

4、的知识体系,而是认为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即学会如何参与制定社会规划并把它们付诸社会行动。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第二节课程类型5.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第三节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它常常涉及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各个范畴,在每一个范畴都提出具体的观点、主张,以及实现这些观点和主张的程序方法,

5、并且经常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第三节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1.教学科目的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义务教育阶段首次颁布了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高中阶段首次颁布了15个课程标准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一)课程计划(二)学科课程标准(三)教科书第四节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含义与影响因素(一)课程实施的含义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第四节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含义与影

6、响因素(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4.教师的水平。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2.交流与合作。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第四节课程实施二、课程实施的步骤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与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第五节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概念和类型(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

7、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第五节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概念和类型(二)评价的主要类型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前中后第五节课程评价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该评价模式对目标评价模式的批判是击中要害的。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评

8、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