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单元教学分析.doc

《克和千克》单元教学分析.doc

ID:58913521

大小:1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26

《克和千克》单元教学分析.doc_第1页
《克和千克》单元教学分析.doc_第2页
《克和千克》单元教学分析.doc_第3页
《克和千克》单元教学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单元教学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教学目标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测量(计量、度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而对物体质

2、量的把握离不开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如,二年级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轻于父母的体重,会用掂量的方式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知道平时买东西时用台秤或盘秤称等。本单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的知识结构如下表:从编排层次来说,关于量的内容的编排,整套教材的编排有着相似的结构,例如本单元的编排层次和

3、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上一致。具体到本单元,编排为如下4个层次。(1)主题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材主题图呈现了超市的情境,以此唤起学生相关的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2)例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认识较小的质量单位“克”,在通过掂一掂的活动形成直观感受后,认识称较轻的物品的测量工具——天平,并继续借助天平使学生对1克形成直观感受。(3)例2。编排结构与例1相似,仍然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感受“千克”,并直接揭示克和千克的关系,借助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对“千克”实际质量的直观感受。(4)例3。

4、教学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借助前面学习中积累的直观感受和经验,通过估量解决问题,深化本单元知识的学习。2.教材编排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本单元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1)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情境及日常事物,基于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已有认知进行编排。不管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还是城市的学生,都多多少少有些买东西称重的经验。教材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称重,以此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质量单位

5、克或千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在认识克和千克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质量单位的适用情况,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如口香糖、菊花茶和小袋瓜子,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克和千克分别用于计量较轻的物体和较重的物体。诸如此类编排还有很多,它们都体现了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含义的编排思想。(2)注重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为估量作好准备。学生虽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与质量有关的事实,已经有了初步的物体轻重的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

6、识。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学生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的感觉感知。为此,教材在本单元中设计了多种方式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1克和1千克的实际“大小”的直观感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鲜明的“表象”,进而为后面进行合理估测建立好标准。如,在让学生直观感受1克时,教材不仅让学生借助掂一掂2分硬币的活动进行实际感受,更重要的是借助天平称物的活动,将1克的实际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黄豆的数量,再通过掂一掂加以巩固;又如,在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实际大小时,又使其直观地转化为2袋盐的质量,并通过用不同形

7、式的秤称出1千克的洗衣粉、西红柿的数量,再掂一掂进行感受与直观化呈现。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克和千克,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注重估测方法的教学,以逐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鉴于《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以及进行估量教学的好处,教材在编排常见的量时,一直非常注重对学生估量能力的培养。根据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情况,修订教材为落实对学生估量能力的培养,更是在编排上进行了细化,突出了估量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在学会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形成估测策略。如,第101页的“做一做”,通过让学生以1克为标准,估一估物品轻重的方式

8、,使学生初步体会估量的方法——先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标准,再用这个标准去估“量”。第103页的“做一做”则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找准标准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实际测量反思自己的估量结果,逐步调整,最终培养自己准确的估量能力。最后则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