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

ID:58954596

大小:29.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7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4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名师教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师推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2.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2、对优秀宋

2、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

3、关系。【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名校名师推荐⋯⋯⋯⋯⋯⋯⋯⋯⋯⋯⋯⋯⋯⋯⋯⋯⋯⋯⋯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教师讲述

4、: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2、瓦子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瓦子”和“勾栏”?“瓦子”里面为什么很热闹?学生回答: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因为瓦子里面有专

5、供表演的“勾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项目,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还有提供交易的摊位,出现了各种服务性的行业,如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学生思考:瓦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明确北宋都城开封的兴盛。3、杂剧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杂剧的发展过程: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6、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展示相关图片。2⋯⋯⋯⋯⋯⋯⋯⋯⋯⋯⋯⋯⋯⋯⋯⋯⋯⋯⋯⋯⋯⋯⋯名校名师推荐⋯⋯⋯⋯⋯⋯⋯⋯⋯⋯⋯⋯⋯⋯⋯⋯⋯⋯⋯3、传统节日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哪些重要的节日在宋代就有了?有哪些节日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学生回答:今天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灯火

7、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苏轼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展示春节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介绍宋代春节的习俗。二、宋词教师讲解: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包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格式,叫作词牌。到宋代,在内容方面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1、出示苏轼的图片和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并由学生集体朗读,感受该词的特点:全篇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为宋词开创了全新的境

8、界,被誉为“千古绝唱”。2、出示李清照图片和她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并介绍她的词的风格特点: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