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形到无形的探索

从有形到无形的探索

ID:5898179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27

从有形到无形的探索_第1页
从有形到无形的探索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有形到无形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有形到无形的探索——漫谈万玮先生的《班主任兵法》曲明城从一个心灵走进另一个心灵,这一段路程注定是艰难的、遥远的。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要勇敢地迎接这个挑战。我们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愁着学生的忧愁。用学生的喜怒哀乐充实着我们的人生。教育说到底,是一项改造人的灵魂的工程。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力所能及地做着探索。传道、授业、解惑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教育的一个具体实施单位,在新世纪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外来思想的冲击

2、,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变得多样化、复杂化。班主任工作随之也相应地增加了难度。我们时而欢欣鼓舞,时而手足无措,时而志得意满,时而惊恐万分。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学生教育成了家庭、学校、老师共同的难题。上海市的万玮老师新近出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给困惑中的教育和我们以很大的启示。该书共分两部分。上编是实践篇,共收录30篇故事,绝大部分是来源于作者的真实案例。下编为理论篇,共收录25篇理论(包括1篇总论),作者开创性地将古代兵法理论与教育结合,侧重从当今教师和学生心理角度来探究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在实践篇中,万玮老师为我们演绎了一幕幕校园

3、喜剧。在观赏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似曾相识的学生,可以看到跌宕起伏的情节,可以看到戏剧性的结局。受到启示的同时,更可以感知新生代教师的风采。倒转乾坤、以巧敌力、转怒为抚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剑法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黔驴发威、刮骨疗毒、一立千钧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老谋深算、城府极深的阴谋家。以德立威、始劳终逸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敲山震虎、围而不打、瓮中之鳖、以毒攻毒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一声叹息、顺水推舟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当头棒喝、鸟尽弓藏中见到的是一位疾恶如仇、人品至上的

4、思想家。激怒制怒、破镜重圆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驾御时空、收放自如的指挥家。历苦知甜、一路奔跑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脚踏实地、认真务实的实干家。一石二鸟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家。打草惊蛇、指鹿为马、投石问路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独辟蹊径、自得其乐的冒险家。扶弱成强、一叶障目、乍暖还寒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富有爱心、值得信任、可以相托的慈善家。直言破狡、遇强更强、点石成金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在理论篇中,万玮老师在实践篇个案基础上全面地展示了他在教育理论方面的探索和总结。引沧桑历史评功过得失,条分缕析;联当代教育论成败

5、利弊,入木三分。在探讨班主任工作的同时,作者不仅没有回避教育的诸多弊端,反而对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关注。关注教育本身。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中学德育工作的形而上学,造成了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缺失,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管理重形式,轻内容,重霸权,轻理性,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现在很多教育措施已经偏离了正确的目标,我们批判应试教育,把手段当成了最终目的,而真正的教学目的却被遗忘和忽略了。这一切都是让人痛心的,让人反思的。关注学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班级规章制度能否执行,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否受到关注,教师有无人格魅力,学生潜能有无激发是一个学校办学成

6、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关注教师。德才兼备是教师的应有的素质,或努力的方向。刚柔并济、沉着冷静是教师应有的性格和品质。有勇有谋、善于激励是教师应有的智慧和方法。教师必须能控制自己的心灵,必须了解学生心理,必须善于随机应变。教师要“预” 学生、“预” 班级、“预”突发事件、“预”知识。关注学生。自保第一是教师走近学生的前提。出色的专业知识、幽默意识是教师走近学生的基础。攻心为上,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流,爱心呵护下的真诚付出。学生是对手,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行动上知己知彼方可立于不败之地。“以正合”,发挥教师自身作用,以情感人;“以奇胜”,研究

7、学生心理,出奇制胜。改变教学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虚实相生,欲擒故纵,无招胜有招。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打好心理战,出其不意,胜券在握。关注教育方式。班级管理上,强化以治为胜,赏罚分明,客观公正,并提出了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朴素真理。对待时机上,提出了自己的个性理论。争取时机,争取主动;等待时机,一鼓作气;利用时机,表彰鼓励;创造时机,拉近距离。个体和集体关系上,主张面对个体,善于笼络;面对集体,强化建设。强调顺应天时,利用地利,发挥人和,以无形的境界超越有形的境界,实现教育最高境界。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写到:“教育需

8、要管理,管理需要方法。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教师博览》杂志执行主编薛农基先生在《班主任兵法》序言中写到 “只有那些对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