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

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

ID:58982081

大小:861.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20-09-27

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_第1页
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_第2页
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_第3页
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_第4页
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等值线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值线的基本知识三、等值线规律规律二: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规律一:同线等值、同图等距、互不相交(等高线图可以重合)规律三: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一边高于等值线数值,另一边则低于该数值.例读下列等温线图,各地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A地<2℃B、B地<0℃C、C地>2℃D、D地>4℃B、B地<0℃规律四: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五: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数值比两侧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部位)比两侧

2、数值大。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中心点高于两侧点;向高度大的方向突出中心点低于两侧点;山谷山脊例:读图,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 B.暖流C.寒流 D.径流(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 B.5月 C.7月 D.10月D.径流A.2月四、判读的一般方法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变化规律;最大值和最小值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知识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

3、00米某点到地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山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的特点:a、同线等高b、等高距全图一致C、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除陡崖)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水平距离D、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E、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F、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G、示坡线用“-”表示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缓坡陡坡鞍部山谷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线也称分水线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用表示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线也称集水线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4、,鞍部是山脊线的最低处,山谷线的最高处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二、等高线图的判读(一)、判断地形类型1、大地形类型平原:海拔<200m,地势起伏很小,等高线很稀疏高原:海拔>500m,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

5、等高线较密集。山地:海拔>500m,地势起伏很大,等高线很密集丘陵: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较大,等高线较密集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2、小地形类型山顶:中间高,四周低谷地(或洼地):中间低,四周高山谷:低处凸向高处的地方山脊:高处凸向低处的地方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两侧高,两侧低,成对称地形—鞍部处地势十分平缓陡崖:两条以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

6、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说出下图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山峰鞍部山脊山谷山谷下列图是分别过M、N、E、F四点各沿两个不同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M、N、E、F四点所在的地形依次是A.山脊、鞍部、山谷、盆地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C.山脊、山谷、鞍部、盆地D.山谷、山脊、鞍部、盆地c(二)、判断坡度陡缓A.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B.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的大小(成正比)、等高距的大小(成正比)有关系。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C.坡

7、的类型——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例4: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B假设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等的情况下:比例尺大的坡陡;比例尺小的坡缓2千米1千米5千米5千米02千米05千米1:1000001:500000ABCD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200m-100m0m100m200m300m300m200m100m0m100m200m等高线等深线最高处[300,400)最低处(-300,-200]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300m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

8、可互相通视。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