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ID:58984352

大小:21.5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0-27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 激

2、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语: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二) 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3、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1)释题意。独坐:单独的坐。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三) 分部解读,感悟诗情。第一, 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 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2. 议。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

4、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3. 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4. 品。坐着这种孤独的内心境界是通过什么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5. 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第二, 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 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

5、,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不是矛盾吗?2. 释疑。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山上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3. 感悟。既然诗人与敬亭山成为了朋友,那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诗人在敬亭山上会与这个“好朋友”说些什么呢?的确,大家想的都很对!诗人确实找到了朋友,但老师却认为诗人还是很孤独,

6、你们认为呢?难道不是吗!你们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难道他不孤独吗?!4. 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四) 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2.背诵全诗。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看            相看鸟尽云闲←————坐←——————→敬亭山(备感孤独)    (寻求安慰) 23《望洞庭》课堂设计肥田中心校:谢素华 [教材阅读]

7、《望洞庭》这首诗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绝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所作,该诗从月夜遥望的角度,把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该诗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丽。[教学理念]1、把握好两点:(1)、阅读诗歌,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诗歌描写的情境,品味诗人的情感。(2)、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诗歌教学方法,着重抓三个方面(1)抓字眼 (2)抓想象 (3)抓吟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古

8、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赞美自然之情。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情感突破方法: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收集资料,结合画面来感知诗词大意,通过质疑,小组计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