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

ID:58984550

大小:1.23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9-27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每条纬线自成一个纬线圈;3、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变短.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每条经线为半圈,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3、所有经线等长.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1)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2)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3)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方向判别:距离计算:(1)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2)在纬线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纬线的纬度),如右图中A

2、C。寻“最短航线”: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1)确定“大圆”①在地球上,常见的“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由“劣弧”决定,即两点间弧度小于180°,左图中PQ间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劣弧为下侧一段弧。沿劣弧行进即为最短航线。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第二课时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的自转地轴北极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顺时针一、地球的自转2.自转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

3、南顺)自转转过角度时间长度1恒星日360023小时56分4秒1太阳日360059′24小时思考:1.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2.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在南北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第一部分总结:内容自转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除两极点,其余各地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一天里面我们经历白天和夜晚,那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怎么产生的呢?昼夜更替(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太阳光线晨昏线晨

4、昏线赤道白天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昼弧夜弧S指出下列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BC判读方法:1.定方向2.晨线西侧为黑夜3.昏线西侧为白天1)地方时的概念:规定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为当地12时。各地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2)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值越大3)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三)地方时时区区时某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东加西减)计算公式步骤:1)定时2)定向2)定差3)定值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2、当20ºE为1点时,求40ºW为几点?3、当80ºW为16点时,求

5、70ºE为几点?12点20分例题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前一天21点第二天2点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例题1、当东经150º为8点,6点在哪儿?2、当西经120º为9点,15点在哪儿?3、当东经30º为8点,5点在哪儿?东经120º西经30º西经15º时区与区时0º15º30º45º15º中时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西一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180º……1、时区的划分:时区与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东经所在时区为东时区,西经所在时区为西时区例题4、一架飞机3月6日5点从北京(东八区)出发,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伦敦,问到达后的当地时间是多少?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相隔时区

6、数2、区时计算:日界线:国际上统一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的“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第三课时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远日点(较慢29.3km/s)黄赤交角与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关系五带划分:黄赤交角变化与五带关系二分二至点23。26'N23。26'S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

7、(12.22)0。第二年春分(3.21)●●●●●四季的形成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冬季相反。气候四季: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北半球同一纬度地区随季节的变化昼夜等长昼渐长,昼>夜昼最长春分夏至冬至秋分昼最短昼渐短,昼<夜昼夜等长昼渐长昼短于夜昼长于夜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900-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