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

ID:59007423

大小:4.60 MB

页数:83页

时间:2020-09-26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_第1页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_第2页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_第3页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_第4页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器。●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第一节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氧化磷酸化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1.1线粒体的发现与功能研究1890年R.Altaman首次动物细胞内发现线粒体,命名为bioblast。1897年Benda首次将这种颗粒命名为mitochondrion。1900年L.Michaelis用JanusGreenB对线粒体进行活体染色,发现线粒体中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19

2、48年,Green证实线粒体含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1943-1950年,Kennedy和Lehninger发现线粒体内完成的,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在Hatefi等(1976)纯化了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Mitchell(1961-1980)提出了氧化磷酸化的化学偶联学说。1994年,Boyer因提出ATP合成酶的结合变化和旋转催化机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2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数目一般数百到数千个,线粒体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线粒体

3、的超微结构外膜(outermembrane):含孔蛋白(porin),通透性较高。内膜(innermembrane):高度不通透性,向内折叠形成嵴(cristae),嵴能显著扩大内膜表面积(达5~10倍)。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执行氧化反应的电子传递链酶系、ATP合成酶、线粒体内膜转运蛋白)。膜间隙(intermembranespace):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基质(matrix):含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等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图7-3肌细胞和精子的尾部聚集较多的线粒体,以提供能量图7-4线粒体包

4、围着脂肪滴,内有大量要被氧化的脂肪图7-1线粒体的TEM照片内膜向线粒体基质褶入形成嵴(cristae),嵴能显著扩大内膜表面积(达5~10倍),嵴有两种类型:①板层状(图7-1)、②管状(图7-3),但多呈板层状。图7-3管状嵴线粒体嵴上覆有基粒(elementaryparticle),基粒由头部(F1偶联因子)和基部(F0偶联因子)构成,F0嵌入线粒体内膜。图7-1线粒体的TEM照片二、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的定位线粒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的蛋白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可溶性的蛋白质主要是基质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性的蛋白

5、质构成膜的本体,其中一部分是镶嵌蛋白,也有一些是酶蛋白。脂类(线粒体干重的25~30%):磷脂占3/4以上,外膜主要是卵磷脂,内膜主要是心磷脂。线粒体脂类和蛋白质的比值:0.3:1(内膜);1:1(外膜)线粒体酶的定位:线粒体主要酶的分布线粒体膜通透性**很早就认识到线粒体的膜具有半透性,通过对半透性的研究导致线粒体各组分分离方法的建立。■线粒体通透性研究将线粒体放在100mM蔗糖溶液中,蔗糖穿过外膜进入线粒体的膜间间隙;然后将线粒体取出测定线粒体内部蔗糖的平均浓度,结果只有50mM,比环境中蔗糖的浓度低。线粒体外膜对蔗糖是通透的,而内膜对蔗糖是不通透的(图7

6、-7)。左:将线粒体置于含有100mM的蔗糖溶液中;中:蔗糖穿过线粒体外膜,达到平衡;右:将线粒体从蔗糖溶液中取出,测定线粒体中蔗糖的浓度。如果测得线粒体的蔗糖平均浓度是50mM,就可以推测:100mM的蔗糖仅仅穿过了线粒体外膜,而线粒体中有一半流动的液体在线粒体基质,由于内膜对蔗糖不通透,所以测得的线粒体平均浓度只有50mM。■线粒体各组分的分离图7-8线粒体组分的分离首先将线粒体置于低渗溶液中使外膜破裂,此时线粒体内膜和基质(线粒体质)仍结合在一起,通过离心可将线粒体质分离。用去垢剂毛地黄皂苷处理线粒体质,破坏线粒体内膜,释放线粒体基质,破裂的内膜重新闭合

7、形成小泡,其表面有F1颗粒。由于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比内膜高,利用这一性质,DonalParsons和他的同事最先建立了分离线粒体内膜、外膜及其他组分的方法(图7-8),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细胞凋亡、细胞的信号转导、电解质稳态平衡调控、钙的稳态调控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是线粒体的主要功能。什么是氧化磷酸化:当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什么是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

8、子或H+的化学物质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