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案

ID:5901755

大小:4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8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案_第1页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案_第2页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刚开始化学学习的第一单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对蜡烛燃烧简单的实验探究中,初步学会了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之后,紧接着提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问题,第一次去尝试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比实验,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分析、科学的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学好本节内容,为以后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开了个好头。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技能目标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教学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实验准备:(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石灰水、滴管、小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学生)自备饮料管 教学方法本次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但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便课上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3、。课堂上学生提出假设,结合有用信息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来验证提出的假设,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分组实验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对比,并及时做出分析,从而获得探究所得到的正确结论。在教学中,我特意增加了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异常观点的分析,以培养他们对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作风。最后独具匠心,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去探究身边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化学就在你身边,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改造,去创新。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意图通过实验获取信息活动一、教师指导学生实验:1.向一瓶CO2气体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CO2气体中;3.

4、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氧气体中;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氧气体中。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思考气体的性质,得出信息结论,完成填写学案[活动一]。由于学生刚进入化学学习,实验操作能力有限,教师应以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为主,多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好铺垫通过同组相互配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搭建相关信息的平台。问题质疑踊跃发言: 1.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它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自然资源。你知道空气中都含有那些气体吗? 实验验证或列举生活实例证明空气的存在。从简单的问题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

5、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深入思考,导入新课。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请根据生物学常识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讨论交流,做出猜想,设计探究思路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建立学科综合的意识。收集气体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收集吸入的空气及呼出的气体,并进行操作上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A、B),再收集两瓶空气(a、b)。做好编号。注意实验仪器的编号标记,体现严谨的实验作风。活动探究现象分析获得结论活动二、1、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气体含量的不同?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3、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

6、不同?1.分别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振荡。通过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CO2含量的大小。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通过观察木条燃烧程度的不同,判断氧气含量的大小。3.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通过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判断水蒸气的含量大小。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完成学案[活动二]顺利地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展示交流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你能得出哪些初步结论?交流各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7、交流讨论的艺术,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评价整合1.对异常现象的分析。2.对异常观点的分析实验可能出现,如:1.A瓶内无浑浊现象出现的分析2.对燃着的木条不是同时伸入两个集气瓶内,产生的实验现象评价偏差,你认为怎样操作更简单?3.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能得出类似结论。对异常现象及观点的分析,重在突破本次探究的难点,体会平时的生活常识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课外延伸提出一些生活中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如: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容易存有C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