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

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

ID:5902330

大小:5.00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7-11-16

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_第1页
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_第2页
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_第3页
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_第4页
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医学(死亡与尸体现象2) - 626健康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医学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血清学教研室刘利民教授第二节死亡与尸体现象三、尸体现象定义:人死后,身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命活动停止,尸体受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细菌等)的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学和形态学的变化,称为死后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使尸体呈现出特有的征象,即被称为尸体现象。根据出现的先后,分为早期和晚期尸体现象。(一)早期尸体现象定义:指在死后24小时内尸体所出现的特有征象。1.尸冷定义:人死后机体产热停止,尸体温度随死亡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变冷,称作尸冷。影响因素:(1)环境;(2)衣着;(3)体质;(4)死因。法

2、医学意义:早期确定死亡的征象。2.肌肉松弛定义:人死后由于肌肉和皮肤张力消失,肢体变软,称为肌肉松弛。表现:瞳孔散大、眼微睁、口微开,面部无表情,皮肤和肌肉失去弹性和张力,沟纹变浅,四肢关节可弯曲。由于括约肌松弛,大小便等可能外溢。但也有肌肉松弛不明显或缺如的案例。3.尸僵定义:人死后肌群先发生松弛,后发生僵硬,进而使尸体呈僵硬状态,称为尸僵。机制:三磷酸腺苷(ATP)耗竭法医学意义:1)尸僵是死亡的确证;2)根据尸僵的出现顺序、发生发展、持续时间,可推测死因和死亡时间;3)尸僵形成时,有助于判断死亡时状态,尸体是否曾被移动等。4

3、.角膜混浊定义: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不能透视瞳孔,称为角膜混浊。机制:角膜混浊与粘多糖和水的含量有关。死后不久,粘多糖的水合作用受阻,水分逐渐增加,角膜开始混浊并随水分的增加而加重。另外,与角膜pH、离子含量和蛋白质变化也有关。影响因素:眼睑是否闭合周围的温度、湿度闭眼的角膜较开眼的混浊快,角膜周围温度越高,越容易发生混浊。法医学意义:根据角膜混浊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的时间。5.局部干燥(皮革样化)定义:尸体局部表面,尤其是湿润的伤面和粘膜面,水分蒸发较快,而局部干燥、变硬,呈淡黄色或黄褐色,如羊皮纸样外观,

4、称为尸体的局部干燥,又称皮革样化。尸体表现:表皮较薄、湿润、柔软的部位,如口唇、阴囊、阴唇以及皮肤皱等处(特别是婴儿的颈项部)易于形成局部干燥。局部干燥有时被误认为外伤或腐蚀性毒物所致,须注意相鉴别。法医学意义:1.尸体的局部干燥可使擦伤更明显。生前损伤的剖面、索沟、表皮剥脱等,死后不久发生干燥,而且使之显现的更为清楚。2.被误认损伤或毒物所致,应予以鉴别。6.尸斑定义: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心血管血液因其本身的重力,而坠积于尸体低下部位的血管内,并透过该处皮肤显示出边缘不清的斑痕,称尸斑。尸体表现:尸斑初为云雾状、团块状,逐渐融合

5、成片状。一般死后1-2小时开始出现。快者死后半小时,慢者则在死后6-8小时才开始出现。尸斑的分布:根据体位不同,出现部位不同身体的低下部位尸斑的分期:①坠积期②扩散期③浸润期尸斑的颜色:尸斑的颜色取决于血红蛋白的颜色。人死后氧气供给停止,但在一定时间内组织细胞仍有呼吸,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转变成还原血红蛋白,因此尸斑一般呈紫色。尸斑颜色的深浅与死者皮肤的颜色有关,肤色较白者尸斑显著,肤色较深者则不明显。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尸体尸斑呈樱红色,这种颜色说明死者血液中有30%和更多的碳氧血红蛋白。氰化物中毒尸体,由于氰化血红蛋白形成,尸斑也

6、可呈鲜红色,但不如一氧化碳中毒显著。部分氰化物中毒者呈紫红色,其尸斑颜色与其他窒息死者常无明显差别。冻死时由于组织内氧消耗减少,并在低温下氧合血红蛋白不易解离,故尸斑呈鲜红色。在冰雪中发现的尸体,或冷藏的尸体,其尸斑也呈鲜红色。氯酸钾或亚硝酸钠中毒尸体,因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尸斑呈灰褐色。尸斑的法医学意义:(1)尸斑是较早出现的死亡确证。(2)根据尸斑的发展,可估计死亡时间。(3)根据尸斑的颜色和程度可作为分析死因的参考。(4)根据尸斑的位置可以推测死亡时的体位及位置。尸斑与皮下出血的鉴别项目尸斑皮下出血部位身体低下部位任何部位形成

7、原因血管内组织液坠积血管破裂范围较大较小边界不清清楚伴随损伤无有表皮剥脱炎症反应无有压之退色早期可退色不退色组织切面血管外无RBC血管外有RBC7.自溶人死后组织细胞失去生活功能,受细胞本身酶的作用而溶解,使组织变软和液化,称为自溶。不同脏器质地不同,发生自溶时间早晚也有不同。尸体表现:(1)自溶的形态变化:肉眼观可见器官变软、混浊,切面上组织结构境界不清。镜下可见自溶的细胞肿胀,胞浆呈嗜酸性,胞浆内固有的特征性结构(如心肌的横纹、神经细胞浆内的尼氏小体等)消失。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或碎裂分散于细胞浆中;核溶解多见,表现为核着色不良

8、或淡染仅见残影,终至完全溶解消失。器官组织的结构特点在自溶早期尚能保持轮廓,高度自溶时则组织结构的轮廓也难以分辨。器官的自溶顺序:器官的自溶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胃粘膜(尤其是粘膜表层)和胰腺最先发生自溶。实质性器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