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

ID:59041029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0-29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_第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积极地与命运抗争,向命运挑战的顽强精神与毅力。2.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并能从中感悟人生的真理。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二、教学重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三、教学难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让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设疑谈话,引入新课(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谋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本领。同学们,我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让我们去看看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谋得生存的!(2)介绍作者和小说的时代背景。笛福(约1660—1731),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他早年经商,破产后,开始从事写作,以写政论和讽剌诗著称。当时,有一则新

3、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拋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笛福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同年又写了续篇,借以歌颂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勇于冒险的个人奋斗精神,肯定了劳动的伟大价值。《鲁滨孙漂流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它以第一人称和日记、回忆等形式,真实地描写了人物的行动、环境和细节,突破了当时文学规范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开始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笛福在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

4、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其中有《辛格尔顿船长》《摩尔丨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梗概,了解大意。(让学生认真地自读梗概内容,边读边想,整体把握故事内容)〉(2)再快速默读更改部分,了解文章中鲁滨孙的经历。说说鲁滨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整体把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概括。)小结:主要写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把他训练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

5、后,他救了一名船长,终于回到英国。  3.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汇报结果:A、住——用木头和船帆搭帐篷。B、吃——打猎、捕鱼,养羊、种粮。C、安全——防御。D、孤独——救助“星期五”。(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想一想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勇敢坚毅、积极乐观、聪明能干等)(3)阅读精彩片段,思考片段中具体写了什么内容?(自己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6、。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想“好处与坏处”的表格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并能把自己的不同见解和全班同学交流。)说话练习: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说一句话。  4.拓展思维,深化主题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七、板书

7、设计八、教学反思《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记叙了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独自一人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后,他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个故事。课文按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顺序叙述,情节生动曲折。故事塑造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顽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形象,富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篇略读课

8、文,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能紧紧围绕重点段落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之后,从“悟”字发,体会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