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

ID:59060723

大小:31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0-29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1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2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3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4页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 【知识导图】1.水      2.溶液    【解读考点】知识点一:水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知识点二:溶液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涵义。  溶液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是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体,液液互溶,有水,水是溶剂;无水,量多的是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液体,也不一定

2、是无色的,有些溶液可以导电。  (2)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3)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知识点三:饱和溶液、溶解度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溶液是否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剂量”、“对某种溶质而言”才有意义。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一般规律:(适用于绝大多数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特殊规律:(适用于氢氧化

3、钙)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  a.看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有,则是饱和溶液,反之是不饱和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有溶质析出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的溶液中,若既没有未溶解的固体也没有析出的固体,可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溶质,若溶解表明溶液不饱和,反之溶液饱和。  (4)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①初中阶段一般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概念的三个前提是:a.一定温度;b.100g溶剂;c.达到饱和状态。其实质是溶质的

4、质量单位是g(克)。即溶解度指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②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与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无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只有温度,与是否搅拌、振荡无关。  ③气体溶解度  定义:气体在1.01×105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一定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影响因素:除与气体本身因素有关外,还受温度、压强的影响。一般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知识点四: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100%(适用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下列变化对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关键是看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  ①增加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增加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③降温:晶体析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溶质质量减少

6、,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④升温: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⑤恒温蒸发水:溶剂减少,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时应注意:  ①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溶剂的物质质量。  ②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③溶质质量分数只有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才有意义。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该温度时,将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7、量分数是36/136×100%=26.5%而不是40/140×100%=28.6%。  ④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洞察考向】  1.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这一考点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是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  (1)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溶液的概念与特性,掌握这一考点最根本的是掌握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中考试题围绕这一主题,往往给定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是否属于溶液;根据溶液的组成,判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种类,以及分析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变化。  (2)运用理化综

8、合知识,分析、判断某些物质溶于水后造成的温度、压强、体积等的变化,能简要叙述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是中考的考试热点。  (1)以选择、填空等形式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中考命题往往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溶液的饱和性;根据温度、溶质的量、溶剂的量的改变,选择相互转化的条件;将化学反应引入饱和溶液中的各种量(溶质、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分析。  (2)对溶解度概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