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

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

ID:59081634

大小:7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9-14

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_第1页
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_第2页
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_第3页
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_第4页
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5年质量工程师模拟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5年05月30日中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模拟考试[3]一、单选[共40题,每题1分,总计40分]1、设事件A=“轴承寿命<5000小时”,事件B=“轴承寿命<8000小时”,则A与B间的关系是()。A.ABB.BAC.A=BD.互不相容2、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与Y的标准差分别是σ(X)=2和σ(Y)=1,则其差的标准差σ(X-Y)=()。A.1B.3C.3D.53、对于一张典型的正交表Ln(Pq),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这说明用这张正交表安排实验的话,要做n个不同的试验B.这张正交表有q列,用它安排实验的话最多可安排q个因子C.这张表的主体有q个不同的数字D.P

2、代表因子水平编号,即用这张表安排实验时每个因子应取P个不同水平4、现有三台机器生产同规格的铝合金薄板,其厚度分别服从同方差的正态分布,从三台机器上各取五块板测量其厚度,对其进行方差分析,求得F=32.92,查F分布表知在α=0.05时临界值为3.89,则结论是()。A.三台机器生产的薄板厚度在显著性水平0.95上有显著差异B.三台机器生产的薄板厚度在显著性水平0.95上无显著性差异C.三台机器生产的薄板厚度在显著性水平0.05上有显著差异D.三台机器生产的薄板厚度在显著性水平0.05上无显著性差异5、在使用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表时,只要给出(),就可以从中求出样本量n和接收数Ac。

3、A.p0,P1B.σ,βC.P0,αD.β1,β6、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标准中重要的经济指标是()。A.平均样本量B.平均检出质量上限C.批容许不合格率D.平均检验总数7、对一个产品批来说,是否被接收,关键取决于生产方或使用方验收时对检验批的质量要求,在GB/T15239中规定了极限质量2Q,它是与()的接收概率相对应的质量水平,是()不希望的质量水平。A.较低使用方B.较低生产方C.较高生产方D.较高使用方8、序贯抽样检验是()。A.事先规定抽样次数,每次从批中抽取一个单位产品,检验后按某一确实规则作出接收或拒收该产品的判定B.它不事先规定抽样次数,每次从批中只抽取一个单位产品,

4、检验后按某一确定规则作出接收或拒收该批产品或需继续抽检的判定C.事先规定抽样次数,按次数检验后作出判定D.不事先规定抽样次数,每次从批中抽取多个产品,检验后按某一确定规则作出接收或拒收该批产品或再抽取检验产品的判定9、GB/T14900-1994是()。A.以产品质量均值为质量指标的计量监督抽样检验标准B.用于小总体且不合格品数为质量指标的监督抽样标准C.以总体不合格率为质量指标的监督抽样标准D.适用于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为质量指标的监督检验标准10、有关正常检验、加严检验与放宽检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过程平均优于接收质量限时的抽样方案的使用即为正常检验,此时抽样方案具

5、有为保证生产方以高概率接收而设计的接收准则B.加严检验使用的抽样方案比正常检验的抽样方案的接收准则更为严格C.放宽检验则是一种比正常检验抽样方案的样本量小,而接收准则和正常检验相差不大的抽样方案的使用方法D.加严检验使用的抽样方案没有正常检验的抽样方案的接收准则严格11、AQL是对()提出的要求。A.生产方过程质量B.使用方过程质量C.个别批质量D.每个交检批12、控制图不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A.描述B.测定C.记录D.评估13、维尔达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的状态称作()。A.过程稳态B.控制稳态C.技术稳态D.分析稳态14、对于同一过程而言,通常长期标准差的估计值()短期

6、标准差的估计值。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大于15、对于计量数据而言,()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控制图。A.-R控制图B.-S控制图C.p控制图D.U控制图16、设电阻规范下限为95Ω,规范上限为105Ω,过程能力指数为()。A.3/5B.5/6C.6/5D.5/317、故障率函数可用()进行工程计算。A.f(T)=B.f(t)=C.D.18、可靠性试验可分为工程试验和()。A.统计试验B.可靠性鉴定试验C.可靠性验收试验D.可靠性增长试验19、()是指组成产品的所有单元工作时,只要有一个单元不发生故障,产品就不会发生故障,亦称工作贮备模型。A.并联模型B.串联模型C.串并联模型D

7、.以上说法均不对20、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而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量损失。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A.鱼刺图法B.直方图法C.因果图法D.排列图法21、排列图按()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A.上升B.下降C.稳定D.上下波动22、()可以用来识别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寻求其解决的办法,还可用来识别潜在质量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