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

ID:59093559

大小:3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14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_第1页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_第2页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_第3页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_第4页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测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天津理综)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2.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3.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

2、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4.(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Ⅱ)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5.(2009年高考江苏卷)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

3、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6.(2011年肇庆一模)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

4、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8.为了减小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如图所示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呈竞争关系B.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

5、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9.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植类的生物量10.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b多

6、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①④⑤       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11.下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①数量的减少,将最终导致②数量的增加B.种群①和种群②之间不存在信息的传递C.种群②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生物个体所含的能量低D.种群①②可能组成该孤岛上的一个特有群落12.(2011年海淀检测)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7、二、非选择题13.(2010年高考重庆理综)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