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

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

ID:59104922

大小:10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15

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_第1页
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_第2页
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_第3页
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_第4页
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苏教版八下期末语文复习古文比较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语文期末复习③古文阅读Ⅰ[甲]《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 是:__________(2)无从致书以观    观:__________(3)弗之怠       怠:__________(4)家贫无资      资:__________2.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  )(只需填序号)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

3、代汉语。(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其稍长,家无书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4、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5、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注】鄙:边远的地方。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①腰白玉之环:______②余幼时即嗜学:______③子何恃而往:______④吾欲之南海: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个选段都使用了对比的手

6、法,甲段作者与同舍生对比,乙段贫僧与富僧对比,各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分析乙文中富僧不能到南海的原因,再结合甲文中宋濂的同舍生谈谈这两篇短文给你的反面教育。富僧不能到南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反面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成谓板①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②,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

7、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注】①板桥:姓郑,名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②匕箸:汤匙和筷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录毕,走送之               走:_________(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_________(3)或对客不听其语            或: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有

8、弗记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从甲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宋濂“卒获有所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乙段文字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你从宋濂或郑板桥的求学故事中得到的启示。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