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

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

ID:59106114

大小:7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9-25

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_第1页
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_第2页
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_第3页
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_第4页
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滴丸的制备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二滴丸的制备目的要求1.掌握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姜黄滴丸及用熔融法制备氯霉素滴丸的方法。2.掌握滴丸形成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实验原理滴丸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载体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熔融物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收缩冷凝而成球状的一种固体分散体。常用的载体:(1)水溶性:聚乙二醇(PEG)类,以PEG4000或6000为宜。它们的熔点低(55-60℃),毒性较低,化学性质稳定(在100℃以上才分解)。能与多数药物配伍,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能使难溶性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

2、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可阻止药物分子聚集。(2)非水溶性: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等,可使药物缓慢释放,也可用于水溶性载体中以调节熔点。特点:1.药物制成滴丸后,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起速效作用;2.可提高生物利用度;3.降低剂量,减少毒副作用;4.液态药物可制成固体制剂,便于应5.具有缓释作用。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熔融法对热易敏感的药物不宜制成滴丸。本实验以难溶性药物姜黄粉末为模型物,以PEG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成滴丸。由于PEG6000的分子量较大,晶格由两列平行螺

3、旋链所组成,熔融后凝结时,双螺旋的空间中PEG晶格产生种种缺损,这种晶格缺损可改变结晶的性质如溶解度、溶出速度、吸附能力以及吸湿性等。当药物分子量不超过1000时(姜黄素分子量为368.39),药物分子可插入载体PEG6000分子中,形成分子分散的插入型固体溶液。这种固体分散体的滴丸,溶解度比姜黄原药物增大一倍多,剂量减半时,滴丸对大鼠胃的刺激性与原药物相比可显著降低,且仍有抑制基础胃酸分泌的作用。以微溶于水的氯霉素为模型物,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成滴丸。氯霉素的熔点为149~153℃,约在85℃

4、能与熔点为55~68℃的PEG6000形成低共熔物,提高氯霉素的溶解度而增加疗效。试剂与器材1.试剂:姜黄粉末、PEG6000、无水乙醇、二甲基硅油、氯霉素、pH6.8磷酸盐缓冲液2.器材:恒温水浴锅、红外炉、滴丸试验机、硅胶干燥器、分光光度计、蒸发皿操作方法(一)姜黄滴丸的制备1.处方姜黄粉末1g聚乙二醇60009g——————————————制成滴丸200-300丸2.操作(1)姜黄与PEG6000熔融液的制备:按处方量称取姜黄粉末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微热溶解后,取溶解液(弃药渣),加入处方量的PEG600

5、0熔融液中(60℃水浴保温),搅拌混合均匀,直至乙醇挥尽为止,继续静置于60℃水浴中保温30min,待气泡除尽,备用。(2)滴丸的制备:将上述除尽气泡的姜黄-PEG6000混匀熔融液转入滴丸机的贮液筒内,在保温80~85℃的条件下,控制滴速,一滴滴地滴入冷凝液中,待冷凝完全,倾去冷凝液,收集滴丸,沥净和用滤纸除去丸上的冷凝液,放置硅胶干燥器中(或自然干燥),24h后,称重,计算收得率。3.注意事项(1)熔融液内的乙醇与气泡必须除尽,才能使滴丸呈高度分散状态且外形光滑。(2)保温油浴用来控制贮液筒内熔融液的粘度

6、,应以能顺利滴出为度,滴速可用阀门控制。(3)冷凝液的高度、滴口离冷凝液的距离以及冰浴的温度均可影响滴丸的外形、粘连程度以及拖尾等,应以圆整为度。(4)4.质量检查(1)外观应呈球状,大小均匀,色泽一致。(2)重量差异:取滴丸20丸,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丸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丸重量。每丸重量与平均丸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滴丸不得多于2丸,并不得有一丸超出限度一倍。滴丸剂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11页。平均重量重量差异限度(%)0.030g以下或0.030g±150.030g以

7、上~0.30g±100.30g以上±7.5(3)滴丸中药物含量的测定:精密称取姜黄滴丸(内含姜黄素约4mg),置25ml量瓶中,加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加pH6.8磷酸盐缓冲液定容,摇匀,精密吸取5ml,置25ml量瓶中,用pH6.8磷酸盐缓冲液定容。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空白,于428nm或44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可按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滴丸中药物姜黄素的含量。作标准曲线A440=aC+b姜黄素(C21H20O6)是橙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分子量:368.39。易溶于冰醋酸和二硫化碳;溶于醇;微溶

8、于醚,溶液带浅绿色荧光;不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呈深红棕色。PH变色范围:7.8(黄)-9.2(红褐)(4)溶散时限:照片剂崩解时限项下规定的装置,但将金属筛网的筛孔内径改为0.425nm,取滴丸6个,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片剂崩解时限项下的方法检查,应在30min内溶散并通过筛网,如有残存不能溶散和通过筛网,应另取6个,各加档板l块进行复试,结果应符合规定。(二)氯霉索滴丸的制备:1.处方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