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

ID:59107675

大小:1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5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_第1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_第2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_第3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_第4页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4(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4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时间:20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其依据是(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由于该生物在适宜的环境和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能够大量繁殖,并且对当地

2、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转基因生物往往是改良的品种,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可能使当地生物受到影响。答案:C2.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哪项不合乎道德规范(  )A.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以供展览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D.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解析: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的设计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这样的设计都符合伦理道德,而那些为达到不正当目的而设计试管婴儿的做法都违背伦理道德。答案:B3.2004年7月9日,

3、法国议会投票通过了生物伦理法案,该法案从立法上禁止在法国进行生殖克隆和治疗克隆。新法案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的克隆研究的原因是(  )A.治疗性克隆带来严重后果B.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必然会过渡到生殖性克隆C.治疗性克隆严重有违生物伦理D.治疗性克隆就是生殖性克隆解析: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越来越关注克隆技术的走向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克隆技术与人类伦理道德和社会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美国、德国等很多国家在法律上禁止各种形式的克隆人胚胎研究。人类生殖克隆的研究严重混淆了生物伦理,所以要绝对禁止。而治疗性的克隆研究必然会

4、滑向生殖性克隆的研究,所以法国明文禁止从事治疗性的克隆研究。生物伦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国家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也不一样。英国、韩国等八个国家却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网开一面,允许治疗性克隆人胚胎研究。答案:B4.转基因技术就是对某一物种具有特别性状的基因进行分离,并把它移植到另一物种上去,从而使这一物种具有组合基因。然而转基因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是由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  )A.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的生物多样性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C.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D.

5、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态入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弊端。转基因技术的利用,主要就是为了大量表达所转移的基因,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由于基因的表达产物一般为蛋白质,转基因食品进入人体内,其所表达合成的蛋白质会被消化酶所分解,即使有部分未表达的基因进入体内,也同样会被消化酶所分解掉,所以不可能带来食品污染。由于基因有漂移现象,大量的转基因生物出现,会导致一些基因在生物界中自由漂移,而进入其他物种中,从而带来相应的弊端。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转基因技术同样也有不利于人类发展的一面,处理好这一点,才是人类对待科学技术的正确态度。答案:C5.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

6、物种的DNA中嵌入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传播而发生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B.基因工程破坏生物原有的基因组成C.基因工程是通过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基因交换,从而获得了生物的新性状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解析: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内,从而使生物获得新的性状,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工程并没有涉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5分)6.(12分)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

7、杆菌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该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项科学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2)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棉”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此种现象缘于________。(3)题中“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中的“成功表达”含义是指________。(4)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培

8、育新品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