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

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

ID:59127425

大小:1.01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9-13

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_第1页
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_第2页
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_第3页
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_第4页
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邹波邹伟斌,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邹波1王军1邹伟斌21.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资中;)2.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水泥专业委员会,(北京)摘要:本文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总结了在使用激光粒度测试不同等级水泥颗粒分布与水泥性能之间的关系,所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予以解决;采用激光粒度测定水泥颗粒分布是今后控制水泥细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监控水泥实物质量与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关键词:激光粒度仪颗粒分布水泥质量0引言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实施后,我国水泥质量控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变,控制水平也随之提高,水泥细度及比表面积的控制方式已不再单一。而水泥中的颗

2、粒分布及其优化对水泥以及混凝土强度、性能及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包括不同的粉磨工艺对水泥产、质量,特别是能耗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水泥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激光粒度分析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也直接影响着水泥产质量及成本控制,本文就实际生产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1水泥最佳颗粒级配的意义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及水泥粉磨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水泥的质量及使用性能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从混凝土耐久性的角度出发,除要求水泥有足够高的强度外,对水泥的工作性能以及和外加剂的适应性也提出了技术要求,由于水泥的工作性能与水泥的颗粒分布密切相关,单一的比表面积或指定筛孔筛余的控制方法,已不能详细的了解水泥粉体中不同

3、粒径的分布情况。一般规律是:在水泥比表面积或筛余一定的前提下,颗粒分布越窄,则水泥的标准需水量越大,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就越差,必须增加外加剂使用量,从而导致单方混凝土制备成本提高,商混搅拌站对此反映强烈。反之,颗粒分布越宽,则水泥的标准需水量越小,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就越好。当熟料质量较好(如:碱含量与C3A较低、还原料少等)、混合材品种(如:粒化高炉矿渣、钢渣、适量石灰石等)与粉磨工艺相对稳定时,水泥标准需水量亦变化不大;不同粒径的水泥颗粒对强度及水泥水化性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发挥也不尽相同,并非水泥磨得越细,或超细粉含量越高水泥的胶砂强度及工作性能就越好,而是适宜的

4、水泥粒径及其对应的相对含量,才能对水泥的胶砂强度及工作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水泥粉磨过程中对颗粒分布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其颗粒级配范围变宽,从而有效降低水泥标准需水量,提高水泥与混凝土适应性能成为水泥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在获得高强度及良好工作性能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的水泥粉磨成本;为此,与水泥制造成本相关的最佳颗粒组成就成为水泥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2水泥粉磨中常规控制缺陷及激光粒度分析仪的作用目前,国内水泥粉磨过程中最常规的手段是控制水泥的细度(筛余)与比表面积。而现有细度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能够大致判断出水泥中最大颗粒所占的比例,无法详细、直观了解水泥平均粒径及各粒径

5、的区间分布,更不能测定出水泥是否存在“过粉磨”现象;而比表面积也只能从水泥颗粒的总表面积大小去判断水泥的粗、细程度。理论上讲:比表面积越高,水泥颗粒粒径整体下降,对应的筛余相对较小。因为决定比表面积高低的是<5μm的细颗粒含量;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因为混合材品种与易磨性以及熟料品种、烧结程度、冷却状况、易磨性等指标与粉磨工艺不同导致水泥成品比表面积高而细度(筛余)也大(如使用天然或人工火山灰材料:沸石、凝灰岩、烧矸石、粉煤灰、锅炉渣等)或比表面积低但细度筛余小(如:材料易磨性好、使用助磨剂等)的情况,但对水泥中不同颗粒的具体分布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调整水泥的性能及磨机的研磨体级配

6、不能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方法,能非常准确的判断出水泥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分布情况,对掌握磨机粉磨系统状况及指导研磨体级配调整与粉磨工艺技术改造提供最直接的数据支持。现阶段,激光粒度分析仪已成为水泥企业指导水泥粉磨系统质量指标调整过程的重要工具;如何在较低粉磨成本下获得最佳颗粒级配及良好的水泥工作性能成为水泥人的不懈追求。3最佳颗粒级配的探讨由于新标准中取消了P·O32.5级水泥,因此,企业在生产P·O42.5级水泥时,根据成品各龄期胶砂强度增长率,将比表面积控制值提高至370±10m2/kg甚至更高;对于水泥的颗粒分布,部分专家认为我国水泥中的细颗粒含量偏少,普遍远

7、离Fuller曲线。然而国内、外混凝土界确有不同的看法:美国的Burrows在他的专著《混凝土中的可见与不可见裂纹》中列举了大量高强混凝土由于大的收缩、自收缩和温度变形以及接近于零徐变引起的结构严重开裂的实例,以及低强度混凝土却耐久的案例,提出“即使渗透性很小的高强混凝土当存在裂纹时,裂纹成了侵蚀介质进入混凝土的便捷通道”【1】。我国著名混凝土专家黄士元教授对水泥的“高早强、高比表面积”也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导致预拌混凝土早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对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