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环境化学自考真题.doc

江苏自考环境化学自考真题.doc

ID:59151473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11

江苏自考环境化学自考真题.doc_第1页
江苏自考环境化学自考真题.doc_第2页
江苏自考环境化学自考真题.doc_第3页
江苏自考环境化学自考真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苏自考环境化学自考真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2、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3、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4、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5、污染物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6、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

2、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7、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8、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9、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10、天然水的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11、天然水的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

3、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12、专属吸附: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13、专属吸附凝聚:胶体颗粒专属吸附异电子的离子化合态,降低表面电位,即产生电中和现象,使颗粒脱稳而凝聚。14、絮团卷扫絮凝:已经发生凝聚或絮凝的聚集体絮团物,在运动中以其巨大的表面吸附卷带胶体微粒,生成更大絮团,使体系失去稳定而沉降。15、颗粒层吸附絮凝:水溶液透过颗粒层过滤时,由于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使水中胶体颗粒相互接近而发生凝聚或絮凝。16、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

4、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就称为分配系数。17、标化分配系数: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18、辛醇-水分配系数:化学物质在辛醇中质量和在水中质量的比例。19、直接光解:这是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了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20、间接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21、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与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22、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23、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

5、时,该有机污染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24、土壤胶体双电层: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即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又称反离子层,包括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为双电层。25、土壤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26、土壤的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和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来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27、土壤的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

6、附的H+,Al3+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醋酸)。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28、主动转运: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这一转运称为主动转运。29、胞吞和胞饮:少数物质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当其与膜接触后,可改变这部分膜的表面张力,引起膜的外包或内陷而被包围进入膜内,固体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吞,而液态物质的这一转运称为胞饮。30、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31、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

7、、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32、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33、生物积累:就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34、氮的氨化:所有生物残体中的有机氮化合物,经微生物分解成氨态氮的过程称为氨化。35、阈剂量: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36、遗传毒物:能够直接损伤DNA或产生其他遗传学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