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

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

ID:59196971

大小:14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9-10

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_第1页
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_第2页
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_第3页
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_第4页
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台基坑支护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沧州市黄河路改造提升工程跨京沪铁路承台基坑支护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目录1、工程概况12、工程地质情况23、水文地质特征24、支护结构设计25、施工监测45.1基坑监测45.2铁路施工监测56、基坑支护施工工艺66.1工艺流程图66.2灌注桩施工66.3止水帷幕施工86.4工作坑降水106.5基坑开挖117、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27.1临近既有线安全措施(人员与机械)129、环境保护1310、抢险应急预案1311、附件:计算书151、工程概况沧州市黄河路高架桥为沧州市黄河路改造提升工程中的主线桥梁,桥梁起始桩号zxK9+5

2、22.78,终止桩号zxK11+354.52,桥梁延既有黄河路走向,自西向东跨越京沪铁路,桥梁平面位于直线段上,主线桥梁与京沪铁路相交于K10+522.5,铁路里程为K254+769,相交角度为83.2度,桥梁下部结构采用门架墩,铁路两侧的墩号为30-31#墩,承台尺寸为5.2*8.2m,承台开挖深度为6.5m,为确保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性,采用混凝土灌注桩进行防护。承台与既有线之间的关系:30、31#永久墩承台边缘距京沪铁路路轨中心最小距离11.65m,距离回流线最小距离为6.07m,距离铁路光缆线最小距离为6.97m.2、工

3、程地质情况勘察范围内,除地表层填土外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冲湖积相沉积物,场地地层构成自上而下描述如下:①素填土(层厚0.9-2.7m)、②粉质黏土(层厚1.2-2m)、③粉土(层厚0.9-4.8m)、④粉质黏土(层厚约50m)、⑤粉土(层厚1.2-4.2m)、⑥粉质黏土(层厚2.7-7.7m)、⑦粉土(层厚0.9-5.4m)、⑧粉质黏土(层厚1.6-4.7m)、⑨粉砂(层厚0.4-8m)、⑩粉质黏土(层厚约28m)。3、水文地质特征勘测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系孔隙水。测得地下稳定水位埋深0.6m,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4、支护结

4、构设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范围的土层主要为填土和粉质黏土及粉土,基坑深度较大,采用混凝土灌注桩进行防护。4.1灌注桩:支护桩桩径1.2米,桩长23米,间距1.4米布置,混凝土标号为C30,灌注桩桩中心距离承台边为150cm,承台工作面为1m,桩顶为混凝土冠梁,桩身深入冠梁15cm,桩身主筋埋入冠梁0.8m,灌注桩主筋为HRB335φ28,每个桩24根,长为23.5m,加强筋为HRB335φ28,间距2m,箍筋为HPB235φ10,详见下图。4.2冠梁:冠梁截面为1.2×1.4m,混凝土标号均为C30,纵向主

5、筋为φ25,钢筋型号为HRB400,钢筋间距为15cm,箍筋为HPB235φ10,间距20cm,混凝土标号为C30。4.3止水帷幕: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固在基坑四周布置三排止水帷幕,第一排距离灌注桩中心为1.3m,第二排在第一排外侧40cm,两排桩成梅花形布置,桩径为60cm,桩间距为40cm,桩长为15m。4.5降水井:在每个基坑内设置2口降水井。4.6混凝土垫层:开挖完成后基坑底部铺设C20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厚20cm。结构计算详见附件。基坑防护立面图灌注桩钢筋图5、施工监测5.1基坑监测(1)基坑及周围环境的监测点基坑

6、每侧冠梁上设置2个观测点。(2)检测与测试的控制要求和报警值①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不得大于基坑深度的0.5%,变化速率:4mm/d。②围护结构顶部垂直位移:不得大于基坑深度的0.3%,变化速率:3mm/d。③深层水平位移:不得大于基坑深度的0.6%,变化速率:4mm/d。④地下水位:1m,变化速率:0.5m/d。⑤地表沉降监测:50mm,变化速率:4mm/d。⑥各监控数据报警值,为限值值的70%。(3)监测频率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施工全过程。基坑开挖施工前进行3次观测,观测值作为初始值。基坑开挖至回填完成,这段期

7、间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周围环境位移变形较大或基坑出现险情时,加密观测。观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4)监测精度水平位移精度要求1.5mm,垂直位移精度要求0.5mm,地下水位精度要求±1cm。5.2铁路施工监测(1)监测范围:基坑施工范围和其两端再外放10米。,(2)监测对象和监测点布置在施工过程中,对铁路轨道进行监测。钢轨上布置测点,间距10m。(3)监测与测试的控制要求和报警值:序号速度s(km/h)轨距(mm)水平(mm)高低(mm)轨向(mm)三角坑(mm)1S≤45+8、-46666245<S≤120

8、+7、-466663120<S≤160+6、-466664160<S+2、-14423当监测值超出以上数值,现场立即对线路进行整修。(4)监测频率:监测工作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施工前进行3次观测,观测值作为初始值。基坑开挖至回填完成,每天观测3次,观测成果应及时反馈给业主、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