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

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

ID:59207797

大小:3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10

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_第1页
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_第2页
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_第3页
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_第4页
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案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静电场学案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性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4.掌握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元电荷的概念.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1.电荷:(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分别是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异种电荷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其国际单位是,用字母C表示.常用的电荷量单位还有微库(μC)和纳库(nC).1μC=C,1nC=C.3.元电荷: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二、

2、摩擦起电的解释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互相摩擦之后会带电,是因为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个物体电子,另一个物体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内部正电荷量的总和将负电荷量的总和,因而显示出带正电.同样的道理,得到电子的物体就显示出负电,而且两者的电荷量必然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能,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四、静电感应与感应起电把电荷靠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我们称这种起电为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问题设计]在干燥的实验室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发现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这说明了什么?[要点提

3、炼]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2.电荷转移的实质是的转移,起电的过程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和电子的转移的过程,电荷的中和是正、负电荷结合的过程,此过程电荷并没有二、元电荷[问题设计]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可以是4×10-19C吗?[要点提炼]1.所有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2.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等,但不能说电子和质子是元电荷.三、电荷守恒定律[问题设计]前面学习了三种不同的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电子的得失.那么,

4、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能增多或减少吗?[要点提炼]1.电荷守恒定律的关键词是“转移”和“总量保持不变”.2.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有关.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1和Q2,两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将电荷,两小球带电量都为Q=(式中电量Q1和Q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延伸思考]“电荷的中和”,是电荷消失了吗?“中和”过程中电荷守恒定律还成立吗?四、探究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

5、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4)再把带正电物体C和A接触,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要点提炼]1.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之间,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2.接触起电:带电体与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电荷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3.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的实质都是.一、对三种带电方式的理解例1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

6、后,同时带上等量异号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例2 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号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号电荷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例3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

7、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三、对元电荷的理解例4 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元电荷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D.元电荷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