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doc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doc

ID:59217299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9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doc_第1页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doc_第2页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doc_第3页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科学概论》试卷(A)卷一、判断题1X2X3X4X5√6X7√8√9X10√二、填空题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2H、Fe、O。3猛烈式、宁静式、递变式。4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5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6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斜滑断层7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8硅酸盐矿物9冰斗、角峰、刃脊、冰蚀谷10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三、名词解释1岩层形成后如未受到强烈的构造运动而颠倒原来的位

2、置,则应该是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一层压一层,保持近水平的状态,延展到远处才逐渐尖灭。2天然产出的单质或化合物。3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4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5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五、论述题1答:河流的下蚀作用是指河水以其自身的动力及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底部进行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河流的侧蚀作用是指河水以其本身的动力和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进行破坏是河谷变宽、弯曲的过程。

3、河流的下蚀作用对河床的地部进行破坏,使河谷加深;同时通过向源侵蚀作用使河流的源头上移,河谷加长,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是侵蚀基准面,当河谷加深到侵蚀基准面时,河流的下蚀作用消失。河流的侧蚀作用由横向环流引起,在河道弯曲处的凹岸,由侧蚀作用对河岸进行侵蚀,使河道变得弯曲,河谷变宽;同时在凸岸接受沉积,形成边滩和河漫滩。但地壳抬生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加强,原来的河漫滩被抬到高处,形成阶地。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当河水的动力不足以搬运碎屑时,河水中的碎屑从水体中分离沉淀,并形成沉积物的过程。要求描述河流沉积物的主要存在场所、河

4、流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成分变化、分选、磨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等。2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⑴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

5、蚀的剥蚀面存在。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新形成的地层与不整合面大致平行,但与不整合面以

6、下的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角度不整合反映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地球科学概论》试卷(B)卷一、名词解释1.新构造运动:一般是指晚第三纪及其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变动(2分),表现为垂直升降运动(1分)和水平运动两种表现形式(1分)。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5

7、.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石圈。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8.转换断层:是指发生在大洋中脊处(2分)的一种特殊的平移断层(2分)。二、填空1、地幔、地核2、裂隙式、中心式3、橄榄岩等、辉长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伟晶岩4、三叠、侏罗、白垩T、J、K5、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6、

8、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7、塑性变形、弹性变形、脆性变形三、选择题1.D2.C3.A4.C5.D6.B7.D8.A9.D10.C四、论述题1.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