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

ID:59250822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8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_第1页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_第2页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_第3页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_第4页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两章重要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天下顺之(4)空乏其身(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出则无敌国外患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兵革非不坚利(2)生于忧患利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1.(1)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2)限制。(3)归顺,服从。(4)使他受到贫困之苦。(5)责任,使命。(6)在国外。2.(1)锐利。强大。(2)在。从。给。(3)的。城郭。失道者。得道者。到。3.(1)畔叛背叛,叛乱。(2)曾增增加。(3)衡横梗塞,不顺。(4)拂弼辅佐

2、。4.孟子及其门人儒5.他们都是从卑微走到显贵的,都经过忧患的考验。(3)三里之城环而攻之之亲戚畔之天下顺之多助之至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孟子》是

3、______________所作,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开头列举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共性?二、阅读(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1)有利于作战

4、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8.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9.天时地利人和人和6.请将这则短文的论点写在下面。7.翻译下面的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文中的“君子”指谁?9.从本文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利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二)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

5、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二)10.书不可不成诵。11.担心,忧愁。副词,已经。等到。同“背”,背诵。睡觉。12.由于读书时下的气力多收获也就长远,他精读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13.示例: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一事。借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翻断一事。借指读书刻苦。10.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是哪句?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患:既:迨:倍:寝:12.翻译句子

6、“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13.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类似成语或典故。(二)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性,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4.安定却15.运筹帷幄16.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17.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因而取得天下。14.解释上文加点字。镇()而()15.根据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一个成语。16.用现代汉语正

7、确通顺地翻译画直线的句子。1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三)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③  1.“得道者”指______,“道”指_____,“君子”指________。  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_________。  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施行仁政的君主;王道,仁政;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2.“助”的“多、寡”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