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形管引流护理.doc

“T”形管引流护理.doc

ID:59251614

大小:1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8

“T”形管引流护理.doc_第1页
“T”形管引流护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T”形管引流护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T”形管引流护理【概述】胆管疾病引流治疗时,应用“T”形引流管,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减轻术后胆总管压力,防止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隔下脓肿等并发症;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行胆管镜取石、造影等。【护理目标】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2、保持引流通畅,达到治疗目的。3、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护理重点步骤】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导管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

2、项。指导患者低脂、低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忌油腻及饱餐。2、妥善固定,清楚标识,防止管道滑脱及意外拔管。“T”形管除用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引流袋固定在床缘,保留足够的引流管长度。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T”形管的方法,避免因牵拉而脱出。必要时约束患者。3、监测引流通畅的程度,保持有效引流。保持“T”形管引流通畅,避免打折成角、扭曲、受压,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引流管。病情允许时应采取半坐位或斜坡卧位,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低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4、监

3、测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人每日胆汁分泌量800—1200ml,呈黄色、清亮、稠厚无沉渣。术后24h内引流量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d胆汁可呈淡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量过多、突然减少、引流出异常液体如大量血性液、脓液、颜色变深或变浅且稀薄、有肝吸虫或蛔虫等应通知医生处理。禁止擅自冲洗,如需冲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防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或胆瘘。5、监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经常检查血钾、血钠浓度,注意有无低钾或低钠表现。鼓励进食补充

4、。6、监测患者食欲、皮肤和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大便颜色及腹部体征等。术后患者若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的表现,或患者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患者发生胆瘘,应立即报告医生。7、监测有无感染情况。严格无菌操作,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管周垫无菌纱布,如有渗湿及时更换。8、“T”形管周围皮肤有胆汁渗漏时,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9、掌握拔管指征,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可考虑拔管。如“T”形管为硅胶管、合并糖尿病或年老体弱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延迟拔管时间:(1)在术后2周,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

5、、血清胆红素正常。(2)胆汁引流量减少,每日少于200ml,色清亮。(3)胆管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或胆管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4)夹管实验阴性。10、做好拔管准备和拔管前护理。若“T”形管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10天左右,试行夹管1—2d,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可行经“T”形管胆管造影,造影前按医嘱给予患者碘过敏实验,无过敏反应方可由医生给予造影。造影前准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造影如显示胆管通畅,再开放引流2—3d,使造影剂完全排出。继续夹管2—3d,仍无症状后由医生给予拔管。11、做好拔管后的护

6、理。拔管后局部创口以凡士林纱布填塞,嘱患者拔管后卧床休息6h,取左侧卧位,创口大多3d闭合。拔管1周内,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警惕胆汁外漏甚至胆汁性腹膜炎或胆管梗阻的发生,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12、做好“T”形管出院患者的长期护理。告知患者带管出院的原因,指导其管路护理及自我监测方法,一般6周后回院复查。13、及时准确做好相关记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