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

ID:5927688

大小:7.75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7-12-17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_第1页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_第2页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_第3页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_第4页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鼻窦的解剖及生理慢性鼻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篇第一章P15广东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周慧鼻、鼻窦的应用解剖及生理鼻的应用解剖(一)外鼻:1.外观:呈三棱形锥体状。2.各部名称:鼻根、鼻尖、鼻梁、鼻背、鼻翼、前鼻孔、鼻小柱、鼻唇沟。3.支架:软骨(鼻外侧软骨、鼻中隔软骨、大翼软骨)骨(鼻骨、额骨鼻部、上颌骨额突)鼻根、鼻背薄而松。鼻尖、鼻翼、鼻前庭厚而紧,炎症时痛感明显,且富含皮脂腺、汗腺,易发痤疮、鼻疖、酒渣鼻。4.外鼻皮肤:5.外鼻的血管:动脉:鼻背动脉、筛前动脉、额动脉、面动脉、上唇动脉、眶下动脉静脉:面静脉颈内静脉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海绵窦感觉:眼神经(三叉Ⅰ支)上颌

2、神经(三叉Ⅱ支)6.外鼻的神经:运动:面神经上部—腮腺淋巴结下部—下颌下淋巴结7.淋巴:1.鼻前庭:前界前鼻孔,后界鼻内孔(鼻阈),皮肤覆盖,长鼻毛富含皮脂腺、汗腺。(二)鼻腔:起自内鼻孔,止于后鼻孔。(1)顶壁:穹窿状,前段斜向上为额骨、鼻骨,中段水平为筛骨水平板,后段斜向下蝶窦前壁。2.固有鼻腔:(2)底壁:硬腭之鼻腔面。(3)内侧壁(即鼻中隔)(4)外侧壁: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筛骨迷路、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主要为筛窦、上颌窦之内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及鼻道。①嗅区: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内、外壁上部(占成人鼻粘膜1/3)。为假复层无

3、纤毛柱状上皮,由支持细胞、基底细胞及嗅细胞构成,粘膜固有层含嗅腺。(5)鼻腔粘膜:嗅区以外之鼻腔粘膜,前1/3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后1/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及基底细胞组成。粘膜下层有粘液腺、浆液腺还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②呼吸区:①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颈外动脉—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腭大动脉(6)鼻腔血管:②静脉:鼻腔前、后、下部汇入颈内、外静脉。上部可经眼静脉入海绵窦、经筛静脉入颅。中隔前下克氏丛,下鼻道后外吴氏鼻-鼻咽丛。①前1/3—耳前、腮腺、下

4、颌下淋巴结。②后2/3—咽后、颈上深淋巴结。(7)鼻腔的淋巴:①嗅神经:分布于嗅区,嗅细胞中枢突汇集成嗅丝穿筛孔达嗅球。②感觉神经:眼神经(三叉神经Ⅰ支)、上颌神经(三叉神经Ⅱ支)。③植物神经:岩深神经、岩浅大神经翼管神经(鼻粘膜血管的舒缩及腺体分泌)。(8)鼻腔的神经:鼻窦鼻腔周围,面颅、脑颅骨内含气空腔,依所在颅骨命名,按各窦位置及窦口引流位置、方向分前后两组。鼻窦:(一)上颌窦:形似横置锥体,有五壁,平均溶积约13ml。中央薄而凹陷为尖牙窝。眶下缘下有眶孔,同名血管神经经过。1.前壁(面壁):2.后外壁:毗邻翼腭窝、颞下窝、近翼肌。4.底壁

5、:即齿槽突,低于鼻腔底,与第2双类牙,第1~2磨牙关系密切。5.内侧壁:鼻腔外侧壁下部,后上有窦口通中鼻道。3.上壁:眶板构成眶底壁内侧。蜂窝状,成人约4~17个气房。被中鼻甲基板分成前、后两组。(二)筛窦(筛迷路):1.外侧壁:眼眶内侧壁,由泪骨和纸板构成,后者占大部、薄。2.内侧壁:鼻腔外部上部,附有中上鼻甲。3.顶壁:颅前窝底的一部分。4.下壁:中鼻道外侧结构(筛泡、钩突、筛漏斗)。5.前壁:额骨筛切迹、鼻骨嵴、上颌骨额突。6.后壁:蝶筛板,与蝶窦毗邻。位于额骨内、外板间,窦口位于底部经鼻额管至额隐窝、中鼻道。(三)额窦:额外板、厚,含骨髓

6、。2.后(内)壁:额内板、薄,为颅前窝前壁的一部分。3.底壁:眼眶和前筛顶。1.前(外)壁:4.内侧壁:额窦中隔。2.顶壁:蝶鞍。3.前壁:鼻顶后及筛窦后壁,窦口位于此壁。4.后壁:毗邻枕骨斜坡。5.下壁:后鼻孔上缘,鼻咽顶。(四)蝶窦:1.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毗邻。(五)鼻窦的血管、淋巴、神经(一)呼吸:1.鼻阻力,鼻周期。2.过滤、清洁作用。3.温度调节作用。4.湿润作用。鼻的生理起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三)共鸣(四)反射(二)嗅觉:第七章第二节P58慢性鼻炎(chronicrhinitis)慢性鼻炎是

7、粘膜或粘膜下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单纯性和慢性肥厚性两种。(一)局部因素1.急性鼻炎发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2.鼻腔、鼻窦慢性疾病影响。3.邻近感染性病灶影响。4.鼻腔用药不当。一、病因1.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有害气体。2.生活或生产环境温度,湿度急剧变化。(三)全身因素:1.全身慢性疾病。2.营养不良。3.内分泌疾病或失调。4.其他因素。(二)职业及环境因素:(一)慢性单纯性鼻炎:粘膜深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管和腺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粘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加。(二)慢性肥厚性鼻炎:早期粘膜深层血管扩张,静脉和淋巴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静脉和淋巴

8、回流障碍,静脉通透性增加,固有层水肿。晚期发展为粘膜、粘膜下、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二、病理:慢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