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

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

ID:59277338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7

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_第1页
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_第2页
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_第3页
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_第4页
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评价LECD教学教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LECD风险评价法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1、2、3、4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 表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包括四班三运转)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每周一次

2、,或偶然暴露 2每月一次暴露 1每年几次暴露 5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2009-07-0718:42危险源辨识、管理及申报范围 危险源管理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现场破坏或其他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从本质上讲,危险源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这两方面因素。 危险源风险辨识 工作步骤 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

3、—确定是否可承受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实施情况验证 危险源辨识 3.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 a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c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对单位所有的场所、物品、材料、工艺流程、设备和人员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风险识别从各种能量入手,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势能等。 风险评价方法:LECD法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完全可能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危

4、险源管理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现场破坏或其他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从本质上讲,危险源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这两方面因素。 危险源风险辨识 工作步骤 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确定是否可承受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充分性——实施情况验证 E——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时间) 连续暴露(如8小时不离岗)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日到某处几次)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

5、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危险性分值D=LEC D值>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五级 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四级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三级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二级 <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一级 对固有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a消除危险。    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及产品设计之初,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达到厂房、工艺、设备、设备部件等结构布置安全,机械产品安全、电气安

6、全、无毒、无腐、无火灾爆炸物质安全等,从本质上根除潜在危险。   b控制危险。    采用诸如熔断器、安全阀、限速器、缓冲器、爆破膜、轻质顶棚等办法,限制或减小危险源的危害程度。 c防护。    从设备防护和人体防护两方面考虑。对危险设备和物质可采用自动断电,自动停气等自动防护措施,高压设备门与电气开关联锁动作的联锁防护,危险快速制动防护,遥控防护等措施。为保护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可采用安全带、安全鞋、护目镜、安全帽、面罩、呼吸护具等具体防护措施。 d隔离防护。    对于危险性较大而又无法消除和控制的场合,可采用设置禁止入内标志,固定隔离设施,设定安全距离等具体办法,从空

7、间上与危险源隔离开来。e保留危险。 对于预计到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而从技术上及经济上都不利于防护时,可保留其存在,但要有应急措施,使得“高危险”变为“低风险”。 f转移危险。 对于难以消除和控制的危险,在进行各种比较、分析之后,可选取转移危险的方法,将危险的作用方向转移至损失小的部位和地方。事故是由于客观存在着的“危险源”受到人或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的触发,导致能量以外释放、转化,伤及人或设施的事件。简称“二因素”事故致因机理。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在危险源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危险源监控档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