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doc

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doc

ID:59278269

大小:6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7

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doc_第1页
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学实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现象实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

2、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心理点评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

3、,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其模式也各种各样。如何了解人们的性格特征,则可以从其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着手。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于1956年发表了“论困难条件

4、下个性的意志表现”一文,其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自然实验。他布置了一个让寄宿制学校学生冬夜“拾柴火”的自然情境,即把一部分干柴火放在离宿舍稍远但一路有灯光的储藏室中。冬天为了烤火,学校要求学生定期在夜晚去捡柴火(不指定地点),实验者则藏在叉路口小房内观察动静。于是就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负责而勇敢地去山谷取干柴,而大部分学生由于怕黑宁愿走远路去储藏室取湿柴,还有的则边走边埋怨。据此,实验者开始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责任心与锻炼意志的教育,如进行题为“困难及其克服的必要性”的讲话,进行剖析性的个别谈话等。这样,去山谷捡柴的人数就逐渐增多,而少量学生则变

5、化不大。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仅了解到学生性格上的差异,而且也检验了某些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