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防治知识.doc

鼠疫防治知识.doc

ID:59295528

大小:6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6

鼠疫防治知识.doc_第1页
鼠疫防治知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鼠疫防治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鼠疫防治知识  鼠疫和霍乱、黄热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鼠疫同时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鼠疫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鼠类和旱獭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 一.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

2、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4、经消化道传播。几次鼠疫流行中均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鼠疫菌,表现出不能用败血症等进行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脓血便等。因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引起重视。 5、实验室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

3、事故,可通过吸入、锐器刺伤等途径感染鼠疫。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   四、鼠疫的主要表现 鼠疫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剧、进展迅速、疼痛显著、病死率高为其特点。潜伏期一般1—6日,多为2—3日。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中毒症状,而各种体征并不明显(症状与体症不一致)。突然发病,恶寒战栗,体温迅速升高至38℃以上,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重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狂躁谵妄、步态蹒跚如酒醉样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颜面潮红或苍白,有时发绀,表情痛苦,惊恐不安,结膜

4、充血,出现所谓“鼠疫颜貌”五、鼠疫的预防   灭鼠、灭蚤,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鼠疫的主要措施。 六、鼠疫“三报三不”制度。“三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