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ID:593057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_第1页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_第2页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_第3页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_第4页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摘要:利用1991—2011年的统计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能源消耗减少1%,则GDP减少1.04%。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产业经济一、引言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正如罗森伯格(Nanthan.Rosenberg)所说:“回顾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历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居于首位且最重要的可能是日益扩大的能源使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联系。”自石油危机以

2、来,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索究竟是经济发展领先于能源消费还是能源消费促进着经济的增长,一直是经济家和政策分析家感兴趣的问题,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政府能源政策的制定。然而关于能源消费和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性方向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文献综述6国外最早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研究的是Kraft,他(1978)使用美国1947—1974的数据进行研究表明:美国存在GDP到能源消费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然而,AkarcaandLong(1980)利用原来的数据,只是增

3、加两年的样本,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GDP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Yu和Choi(1985)对世界上其他八大国家进行能源经济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发现韩国存在GDP对能源消费方向的因果关系,而菲律宾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美国、英国、波兰GDP与能源消费不存在因果关系。Yu和Jin(1992)对美国研究发现能源与经济二者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Stern(1993)使用4变量(GDP、劳动力、资本和能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美国1947—1990年的数据进行了标准因果关系检验。Stern发现虽然不存在总能源消费到GDP的Grang

4、er因果关系,但若对最终能源消费测量根据燃料构成进行调整,就会发现能源消费和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Stern(2000)进一步使用单方程静态协整分析和多方程动态协整分析法扩展了自己1993年的因果关系分析,发现能源在解释GDP中具有显著效果。Ghali和El—Sakka(2004)使用新古典生产C—D函数,考虑资本、劳动力、能源的三要素投入,分析加拿大能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发现存在能源到经济产出的双向因果关系。Wei(2007)同样利用C—D形式的生产函数分析了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两部门的一般均

5、衡模型分析了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076年,Mehrara利用了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技术检验了11个石油输出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着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单向强格来杰因关系。我国内地主要研究文献有:赵丽霞、魏巍贤(1998)在C—D生产函数引入了新的变量能源消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林伯强(2001)以劳动力、资本、能源消费三要素为生产函数,应用协整分析和VCEM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

6、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对其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卢万青(2002)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过程中几个实物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能源消费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杨冠琼(2006)以山东省为样本,通过对能源消费变量和产出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检验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两者互为因果的结论。吴玉鸣和李建霞(2008)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2002—2005年中国省域的能源消费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省域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为正。王锋等(2010)利用“脱钩理

7、论”论证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当前所存在的关系。为构建实现红过能源消费脱钩管理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6由以上的研究成果可知,各国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不同模型的建立和样本时间段的选取都会验证出不同的结果。本文将采用生产模型,对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三、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在经济学中,生产函数是表示生产投入与生产产出之间技术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传统地,一个地区的生产函数关系可以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

8、齐次方程式表示:Y=AKαLβ(4-1)式(4-1)中α,β是资本份额与劳工份额的弹性系数;A为技术进步,包括结合性和非结合性的技术进步。上述C—D生产函数在解释生产过程中只考虑了两个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力,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能源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日渐增大,在研究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