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ID:5932980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_第1页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_第2页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_第3页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_第4页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方法单肺通气,潮气量为10ml/kg,呼气末正压为0cmH2O;观察组患者行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为8ml/kg,呼气末正压为5cmH2O。分别在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h(T2)、单肺通气开始后2h(T3)及术后2h(T4)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分析动脉血气指标并计算

2、出氧合指数(OI),检测外周血中炎症介质(IL-6、IL-8、IL-10)。结果两组OI均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麻醉前30min均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mg和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连接迈瑞多参数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等,面罩吸氧,开放外周静脉,行桡动脉穿刺测有创压。麻醉均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胺0.15mg/kg、舒芬太尼0.5~0.8μg/kg、异丙酚1.

3、5~2mg/kg静脉复合全麻,并以2%利多卡因55ml气管表麻后插入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F35-39),听诊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连接迈瑞麻醉机给予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控制呼吸,吸入纯氧。双肺通气潮气量为10ml/kg,呼吸频率为10~12/min,吸呼比为1∶2。在单肺通气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肺通气方式(潮气量为10ml/kg,呼气末正压为0cmH2O),观察组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为6ml/kg,呼气末正压为5cmH2O),右颈内静脉置管并测压;术中泵注丙泊酚,调节输注速度,使BIS维持

4、在45~55,舒芬太尼0.2~0.8μg/kg、维库溴胺0.05~0.1mg/kg间断静注,保持适当的镇痛和肌肉松弛。1.3标本采集与测定分别在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1h(T2)、单肺通气后2h(T3)和手术后2h(T4)监测HR、MAP、SpO2、CVP的变化;动脉血气分析采用I-STAT血气分析仪,记录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PETCO2,FiO2等,计算出氧合指数(OI)=PaO2/FiO2;同时采静脉血测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ELISA

5、法,试剂盒为武汉博士德公司产品)。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for5Windows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I均显著降低(P35cmH2O时气压伤明显增加[6]。高气道压使肺泡呈过度拉伸状态,损伤肺泡上皮及血管内皮并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引起肺水肿和肺损伤。本研究观察组采用小潮气量加用呼气末正压,避免了肺泡的过度扩张,降低了平台压,减少了肺萎陷,明显降低了肺损伤的发生。

6、  细胞因子变化是术后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将导致机体炎性与抗炎性对抗加强,这种对抗的平衡对宿主的免疫防御起着重要作用[7]。在机械通气引起的肺部炎症介质释放中,IL-6和IL-8是机体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细胞因子,既可使机体应激启动,又可5反映炎性反应存在的状态。IL-6、IL-8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是机体急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主要介质和指标;其血清浓度与肺损伤呈正比。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可对抗炎性介质而保护机体。食管癌根治术由于手术创伤、失血、缺血等因素可激活机体释放大量炎性介质

7、,导致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及神经内分泌级联反应,引起全身性炎性反应[8]。本研究发现,IL-6、IL-8在单肺通气后开始升高,术中、术后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表明炎性反应的确存在。本研究中两组炎性反应程度不同,观察组的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保护性单肺通气的炎性反应较传统单肺通气轻,原因可能为:保护性单肺通气使用呼气末正压,小气道和肺泡不会过早和过度萎陷,有利于肺组织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保障了氧供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另外,较小的潮气量减少了肺组织因过度牵拉引起的气压牵

8、拉伤,有利于外周血液回流,保障了肺的血液灌注,缺血时间少,组织损伤轻,从而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释放的炎性介质较少;减轻了炎症反应,使机体处于较为合适的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总之,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末正压的保护性单肺通气方式既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也减轻了机体炎性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通气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