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活动思考.doc

诵经活动思考.doc

ID:59332359

大小:1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4

诵经活动思考.doc_第1页
诵经活动思考.doc_第2页
诵经活动思考.doc_第3页
诵经活动思考.doc_第4页
诵经活动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诵经活动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初中毕业阶段的学生,面临学籍、考试等问题回公办学校不适应坚持读私塾的孩子,出路在哪里2013年10月22日05:16:22  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罗妈有一个读一年级的女儿,这段时间让她很头疼。每天早上去上学,女儿总在闹“不想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就唠叨“要回书院”。  罗妈说,女儿在孔子书院待了3年多,因为爸爸坚持一定要读体制内的学校,所以就进入公办小学读一年级。“可能跟她的性格有关吧,她一直无法适应公办小学里的教育,这段时间她很痛苦,但她爸爸说,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吧。”  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选择在家或私塾上学,广东、浙江和北京位居前三。读私塾的孩子也从学前延展到小学、初中。随着

2、孩子们慢慢长大,关于学籍、考试甚至就业等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念私塾的学生路在何方?私塾这种以家教形式诵读诗经的教育方式,能走多远?对于民间私塾,社会各界都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对体制外的私塾教育  持宽容态度者居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2009年国家提出中华经典进校园后,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诵读诗文的活动,这种诵读诗文跟读经不太一样,但传递了一个信号。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有“恢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声音发出,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人力构架课程体系。也就是说,以前诵读诗文是一项课外活动,以后有可能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所以说,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后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趋

3、势下,国家对体制外的私塾等新教育方式,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比如广州就有30多家私塾,北京也有大量的书院,有很多6到15岁的孩子在那里学习,这些书院和私塾跟体制内的学校和平共处。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私塾、书院是与国家的教育法相冲突的,现在围绕这些新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争议,但允许它探索,而不是像早些年一样采取取缔的方式。  武术训练课  国外读私塾的孩子  最终还是要考大学  目前中国在家上学或念私塾的孩子,他们的情况不外乎二种:一是不在意文凭,对学习成绩不要求其全面发展,只求孩子学得快乐;二是家境富裕,最终送孩子出国留学。  美国的私塾很普遍,大约有200多万人“在家上学”,很多学生来

4、自普通家庭。这些接受私塾或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没有高中毕业文凭,没有学校推荐,没有排名,更没有平均分数,但他们可以通过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相当于高考)的成绩进入大学。SAT的主办机构调查发现,“家庭学校”的学生SAT成绩平均为1083分,比全国平均成绩高出67分,考上大学的学生比例高达2/3,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虽然美国念私塾的学生总数不少,但相比全美的中小学学生比例,仍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最终的出路还是要考大学,进入学校教育。  至于那些从私塾出来的学生,是否很难融入社会,杨东平认为,现代社会人与人沟通的方式很多,一些在家上学的孩子通过网络、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式与人沟通,很好地融入

5、了周围的社会,适应社会没有一点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也注意到这一点,让自己的孩子经常与邻居的孩子在一起,到社会上当义工,带孩子参加朋友的聚会,社会活动并不少,而且能接触不同年龄段的人。  私塾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建议家长保留孩子学籍  杨东平认为,随着家长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家长的这种需求时,私塾也会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当然,私塾倡导的国学教育,在不同的家长眼中,理解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认为“死记硬背”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模式是否有可取之处,以后是否会普及,还是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  杭州孔子书院的创办人魏镁说,书院里绝大多数孩子是学龄前儿童

6、,一旦孩子到了读小学的年龄,建议家长还是把孩子送到体制内的学校。不在乎孩子的文凭、学历的家长,终究是极少数的。  有业内人士称,私塾的普及是有难度的。首先,私塾的费用不便宜,比一般的民办学校的学费还要贵,这就意味着把孩子送进私塾只是“小众化”的;另外,私塾一旦扩大规模,也就失去了国学教育“小而精”的特点,会失去对家长的吸引力,所以私塾的规模一般要控制在100人以内。  还有一点,经营私塾的应该是那些领悟国学教育精髓的人,而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读经、背经。私塾的老师,要具有人格魅力,以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说  我的孩子  嚷嚷着回书院  罗妈2岁10个月的儿子,现在正在杭州

7、的孔子书院读书,有时候回到家,嘴巴里会冒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的话,让罗妈小小的激动一回。  罗妈还有个读一年级的女儿,这段时间让她很头疼。每天早上去上学,女儿总在闹“不想去上学”,晚上回家还唠叨“要回书院”。  罗妈说,女儿在孔子书院待了3年多,因为爸爸坚持一定要读体制内的学校,所以就进入公办小学读一年级。“可能跟她的性格有关吧,她一直无法适应,这段时间她很痛苦,我也希望她能回书院去,但她爸爸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