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

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

ID:59333402

大小:2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4

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_第1页
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_第2页
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_第3页
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_第4页
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拓扑结构变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源运行方式变化后求短路电流可由公式:I’=I+△I求得,其中△I=△u/△z,△u可测得,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节点阻抗方程计算:图3虚线框所示独立为节点数为n的原网络,向原网络接入m条链支后的网络,叫新网络,它们的节点阻抗方程分别为:U=ZI(8)U,=Z,I,(9)式中:u、u’是原网络、新网络的节点电压,为n元列向量;I、I’是原网络、新网络的节点电流源,为n元列向量;Z、Z’是原网络、新网络的节点电抗矩阵,为n×n方阵。图3用端口支路阻抗和用端口支路电流表示的多口网络设zeq是原网络接入m条链支支路的支路阻抗矩阵,为m×m方阵(m≥1)。如果接入的zeq中包含有源支路,则网络

2、节点电流源将由I变为I’根据替代定理,接入zeq对网络的影响,可用zeq的支路电流i来代替,视i为注入zeq关联节点的理想电流源Ieq,其数学表达式为:Ieq=-AMi。根据叠加原理,可得新网络的节点等值注入电流源Ic,及节点电压u,分别为(1O)(11)式中:A为网络节点对zeq。支路的关联矩阵,为n×m矩阵。由式(11)可知,新网络节点电压的一部分是由独立电源I引起的,另一部分是由接入支路zeq的电流i引起的。得出支路zeq的电流i为:(12)上式中是zeq支路端口的开路电压。把上式带入式(11)中可得(13)式中:显然上式表明向原网络接入链支zeq既可反映修改原网络的z而得到

3、新网络的z,,也可反映修改原网络的节点电流源I而得到新网络的节点等值电流源Ic,即(14)(15)根据支路追加法原理,对解环支路的修正,就是为原网添加一个接地链支。如图2所示,解环支路为K一0,阻抗为ZK0,对于解环支路的电压方程为:Vk=ZK0i0(2)而此时其他节点电压方程为:V1=Z11I1+Z12I2+…+Z1k(Ik+i0)+…+Z1nInV2=Z21I1+Z22I2+…+Z2k(Ik+i0)+…+Z2nIn         (3)Vk=Zk1I1+Zk2I2+…+Zkk(Ik+i0)+…+ZknIn         Vn=Zn1I1+Zn2I2+…+Znk(Ik+i0)

4、+…+ZnnIn′TT′网络的节点阻抗矩阵为:′′-1T′=Z′(E-AMZLL1AMZ′)(4)V1=Z11I1+Z12I2+…+Z1k(Ik+i0)+…+Z1nInV2=Z21I1+Z22I2+…+Z2k(Ik+i0)+…+Z2nIn         Vn=Zk1I1+Zk2I2+…+Zkk(Ik+i0)+…+ZknIn         Vn=Zn1I1+Zn2I2+…+Znk(Ik+i0)+…+ZnnInZL=ZN,AM;ZL=AMZN;ZLL=Zkk+Zko,则修正后网络的节点阻抗矩阵为:介绍广域保护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智能电网的特点分析广域保护发展应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从数据同步技术、区域划分技术、后备保护调整、传统和数字保护的配合和保护定值在线调  1 概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升高、电网复杂程度增加,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作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的继电保护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传统保护整定配合越来越困难。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智能电网的特征带来的网络重构、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运行等技术,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本地测量信息及少量区域信息的常规保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面临较大的困难;同时,新技术(如新型传感器技术、时钟同步及数据同步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的

6、研究与应用也给继电保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以上因素的促进下,基于广域测量信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继电保护设计和配置的广域继电保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 广域保护技术的发展  早在1997年,瑞典学者BertilIngelssON就提出了广域保护的概念,用来预防长期电压崩溃等控制功能。国际大电网会议将广域保护的功能及控制手段和目标进行了定义。  广域保护系统包含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控制两方面内容,其中,广域继电保护作为广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辅助传统主保护、提高保护定值的自适应能力、简化保护配合、缩短保护动作时间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切实解决现有继电保护存

7、在的适应能力差、整定配合复杂等难题,提高保护的自适应能力。  1998年日本学者YoshizumiSerizawa将广域思想与继电保护结合起来,提出基于GPS通过光纤通道传送多点电流信息,构成广域差动保护的观点。电流差动保护的范围不限于某电气元件,而扩至该元件的相邻区域,不仅能为元件提供快速的差动主保护,还可为相邻区域提供动作延时小、选择性好的差动后备保护,提高保护系统的性能。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系统,借助专家系统实现电流差动、后备保护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